摘要:著名前辈学人向达先生的《中西交通史》以宏阔视野打破了“中国文化孤立论”的迷思,将从先秦到明清两千年中西交流的过程写成一部脉络清晰的简史。这部著作包括《中西交通史》与《中外交通小史》,还有“中西交通大事年表”以及在每章都有提到的参考文献,足以让后来读者将之丰富起
书籍:中西交通史
著:向达
出版:重庆出版社
著名前辈学人向达先生的《中西交通史》以宏阔视野打破了“中国文化孤立论”的迷思,将从先秦到明清两千年中西交流的过程写成一部脉络清晰的简史。这部著作包括《中西交通史》与《中外交通小史》,还有“中西交通大事年表”以及在每章都有提到的参考文献,足以让后来读者将之丰富起来,去做更深的探索。
先秦时期周穆王西巡的传说已显露中西交往的端倪,而张骞“凿空西域”则正式开启陆上通道的序幕。书中提及甘英奉命出使大秦至波斯湾折返的历史遗憾,其中虽有安息人贸易的考量但若汉使真能抵达罗马,两大帝国“从长安到罗马”直接对话,历史或将改写。再到后来若郑和船队能够再往南发现好望角,大航海时代或许会有新的篇章,其实历史就是这样在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进行的。
重要人物的双向奔赴也是本书的主要脉络。西来的马可·波罗用游记点燃欧洲对东方的想象,引发了伏尔泰、歌德在书中的具象化描述。利玛窦等传教士成为西学东渐的媒介,他们也翻译了“四书”传回西方;东方则有玄奘法师西行取经,杜环作为战俘远涉中东《经行记》写下最早的中东风物志。
大的趋势上,汉唐主动进取,宋元技术传播,至明清前期有些复杂还算主动,乾隆嘉庆的闭关让马戛尔尼无功而返,“东方的大门”最终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打开,开始了“全面交通” 本书作为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向达先生的文风兼具学者的严谨与叙事者的通透。其中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如罗马特色的文物与《大秦景教碑》的全文收录。虽为小史,却也给人无限思考,中华文化不是孤立,而世界也在“交通”中。
来源:凤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