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系列之154:红旗砂轮厂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7 09:11 1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红旗砂轮厂生产的平形砂轮(来源:《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武汉专辑》)

据《武汉市志·工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武汉的机械工具制造业起步较晚,其中磨具磨料制造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

1955年4月,上海磨具磨料行业推销员沈福祥与汉口福华旅社临时会计王笙甫邀集7人,各投资100元作股办起了江汉砂轮磨面厂。1958年,江汉砂轮磨面厂转为国营,改名武汉砂轮厂。

红旗砂轮厂生产的磨头、凡尔砂、磨石、研磨膏(来源:《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武汉专辑》)

至60年代初期,陆续建成红旗砂轮厂、武昌砂轮厂、汉阳砂轮厂等磨具生产厂家。

起初是“一把铁锤、一副木模”起家投产,产品质量差;其后诸厂改进工艺、整顿质量,使磨具质量迅速提高。

红旗砂轮厂生产的单双油石(来源:《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武汉专辑》)

1964年,红旗砂轮厂生产的超精磨油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年4月参加广交会,产品开始出口,并一直为机械行业出口产品项目。

红旗砂轮厂生产的什锦油石(来源:《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武汉专辑》)

1965年起,机械工具的生产厂家一直归口于机床行业。1979年7月,成立武汉量刃磨具总厂,归口管理武汉工具厂、武汉量刃具总厂、武汉砂轮厂等11个小型工厂。

1985年9月,武汉量刃磨具总厂更名为武汉机械工具工业公司。

红旗砂轮厂生产的杯、碗、碟、筒形砂轮、防酸隔爆帽(来源:《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武汉专辑》)

1985年,红旗砂轮厂企业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90万元,拥有金切机床5台、锻压设备6台;有职工26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人,工资总额2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25万元,全年产品销售收入208万元,实现利润13万元;主要产品是磨具,全年产量581吨。

红旗砂轮厂商标(来源:《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武汉专辑》)

红旗砂轮厂位于硚口区古一小路4号。

2018年3月作者前往拍摄时,红旗砂轮厂早就不存在了,后来在此经营的武汉标准件二厂也早已停产,厂房空置、废弃。

位于硚口区古一小路4号的红旗砂轮厂大门(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红旗砂轮厂(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在厂房里,可以看到武汉标准件二厂经营的痕迹:厂房里还悬挂着“武汉标准件二厂在职职工大会”的横幅。

武汉标准件二厂曾在此经营了几年(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据《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武汉专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介绍,武汉标准件二厂原位于江汉区天门墩73号,是生产标准紧固件的专业厂,创建于1953年。

据头条网友介绍,后来武汉标准件二厂原来的厂房卖了,搬到红旗砂轮厂的厂房继续经营了几年。

该厂厂区不大,厂内却有一个微型的游乐场。

红旗砂轮厂内的游乐场(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看着游乐场的滑梯,眼前似乎浮现了工厂子弟孩子们游玩的快乐情景。

.

.

(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19年7月1日原贴手机端已不可见。)

.

武汉的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工业遗址。“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必须得到保护与传承。”(《武汉近代工业史》(上下卷))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失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现存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作者希望通过拍摄和发布“大武汉系列”,引发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行动。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

来源:黑镜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