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5 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 3 个节气,通常在公历 9 月 7 日至 9 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65 度。它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和酉月的起始,标志着自然界寒气开始增长。进入白露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
白
传统节气
露
恰是白露时 风起更相思
01/白露的由来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5 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 3 个节气,通常在公历 9 月 7 日至 9 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65 度。它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和酉月的起始,标志着自然界寒气开始增长。
进入白露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温度下降速度加快,昼夜温差逐渐拉大,常可达 8℃—16℃。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 “白” 形容秋露,命名为 “白露”。
02/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
白露时节,北方气温持续下降,原本栖息于此的大雁感知到秋凉,开始成群结队地向温暖的南方迁徙,为越冬做准备,这是秋季候鸟迁徙的典型信号。
二候玄鸟归
“玄鸟” 即燕子,作为夏季常见的益鸟,此时也因北方食物减少、气候转寒,陆续离开繁殖地,返回南方温暖区域,标志着夏日常见的候鸟逐渐退场。
三候群鸟养羞
“羞” 通 “馐”,指美味的食物。此时天气转凉,各类鸟类开始频繁觅食,大量储存果实、种子等食物,囤积能量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展现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本能。
03/白露古诗词
《白露八月节》
唐・元稹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04/白露的传统习俗
收清露
古代民间有 “白露收清露” 的习俗,《本草纲目》中记载 “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人们会在清晨用铜盘或瓷盘承接树叶、草丛上的白露,认为清露有 “明目、润肺、延年” 的功效,可直接饮用或入药。
喝白露茶
白露前后采摘的茶叶(多为绿茶或乌龙茶),经过夏季暑热后,口感清甜醇和,少了夏日的苦涩,多了秋日的温润,被称为 “白露茶”。民间认为此时喝茶能润燥生津,是秋季养生的常见选择。
吃番薯
采集 “十样白”:浙江温州一带流行 “白露采十样白” 的习俗。“十样白” 指十种带 “白” 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白茅根等),民间会将这些草药与乌骨鸡或鸭子同煮,认为能滋阴润肺、缓解秋燥。
05/白露农事活动
白露农事核心是 “抢收保丰、秋播育苗、田间管水”,具体分三类:
秋收类:北方收割玉米、大豆、谷子,南方采摘中稻,需抢在降温前完成,避免籽粒发芽或霉变。
秋播类:华北、西北播种冬小麦,南方育油菜苗,同时可播种萝卜、白菜等秋冬蔬菜,需注意保墒(保持土壤湿度)。
田间管理:水稻田控水晒田,促进根系发育;果园(如苹果、梨)施基肥,为果实膨大及明年结果蓄力;茶园停止采摘,做好防冻准备。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豆包AI
来源:金牛区抚琴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