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昨晚蒙古的直播,我直接关手机去楼下投了半小时篮——不是因为中国队赢了,而是突然意识到:我们这批孩子,可能再也追不上隔壁那群“怪物”了。
看完昨晚蒙古的直播,我直接关手机去楼下投了半小时篮——不是因为中国队赢了,而是突然意识到:我们这批孩子,可能再也追不上隔壁那群“怪物”了。
澳大利亚打韩国那场,第一节韩国居然领先,我还以为剧本要改写。
结果第二节开始,澳洲那群两米多的小孩像刚充完电,三分线外一步拔起来就进,篮下补扣像打2K。
韩国后卫跑了两节就蹲在地上喘,教练喊暂停只能递水,连战术板都懒得画。28分差距,赤裸裸地告诉你:身体这关过不去,技术再花哨都是白搭。
新西兰打伊朗更离谱。
伊朗开局那波小配合挺丝滑,结果新西兰教练直接换联防,伊朗小孩一下就蒙了,传球路线被掐得死死的。
最伤的是第四节,伊朗好不容易追到10分,新西兰那个黑头发的小后卫连进两个不讲理三分,现场蒙古观众直接倒戈鼓掌。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亚洲篮球的差距,早就不是“成年队才看得出来”,16岁就已经分好层了。
转头看中国队。
小组赛打得磕磕绊绊,赢菲律宾那场靠最后两分钟裁判吹了三个体毛哨,评论区骂成一片。
但进了八强后,教练组突然开窍了,开始用那个叫李什么的小前锋打无球,专门绕底线切后门,两场下来场均20分。
最惊喜的是替补席上那个戴眼镜的小胖子,上场就敢投超远三分,进不进另说,至少不怂。
可问题也在这儿。
我们好不容易练出来的“奇招”,在澳洲新西兰面前可能就是基础操作。
人家那群小孩从小跟着职业队梯队练,上午练力量下午打教学赛,晚上还有营养师配餐。
我们这边呢?
U16集训才开始测骨龄,教练组开会说“要加强体能”,结果跑个3000米全队吐了仨。
最扎心的是中国台北。
上届他们连八强都没进,这次居然把菲律宾挤下去了。
现场看球的台湾家长说,他们初中联赛决赛能卖光五千张票,赢球的学校直接放假三天。
我们这边?
赢了球班主任还要补作业。
科技裁判、国际球探、蒙古小孩的热情,这些热闹看着挺燃,但说到底,篮球还是个体力活。
半决赛中国再打新西兰,我一点不乐观——除非那群小孩能把三分准星带到蒙古高原,不然大概率又是第三节崩盘。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如果这次还是铜牌,能不能别再说“孩子还小”了?
澳洲新西兰的小孩,也是16岁。
来源:松岗品竹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