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芝麻官牛得草收过哪些弟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6 19:16 1

摘要:“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句响亮的台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就出自经典豫剧《七品芝麻官》。这部戏在豫剧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背后,牛得草先生和他弟子们的故事,同样精彩非凡。

牛得草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句响亮的台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就出自经典豫剧《七品芝麻官》。这部戏在豫剧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背后,牛得草先生和他弟子们的故事,同样精彩非凡。

牛得草

《七品芝麻官》原名叫《唐知县审诰命》,1980 年,由牛得草主演的豫剧电影《七品芝麻官》上映,更是让这部戏红遍大江南北,获得了第四届 “百花奖” 最佳戏曲影片奖,那句经典台词也成了家喻户晓的金句。

以牛得草艺术风格为代表的牛派,就此成为豫剧丑角表演的重要流派,而《七品芝麻官》堪称牛派丑角表演的集大成之作。

从左至右王小草、葛草旺、金不换、小牛得草、张仙草、牛亚非弟子

牛得草先生一生致力于豫剧艺术,桃李满天下,众多弟子传承着他的衣钵,其中 “四草一金” 尤为突出,他们在豫剧《七品芝麻官》以及牛派艺术的传承上,各自发光发热。

葛草旺

先说葛草旺,他原名葛圭璋, 9 岁就踏上学艺之路,一心钻研丑行,作为豫剧两大名丑高兴旺和牛得草的亲传弟子。

葛圭璋透露了自己艺名的由来:我是在高兴旺老师的引荐下拜牛得草老师学习牛派艺术,牛得草老师给我赐名葛草旺,牛老师说我先拜的高老师应该旺在前,但葛旺草不好听,所以两位老师商量后才叫葛草旺。

葛草旺

他在《七品芝麻官》的表演中,从唱腔到身段,都完美复刻牛得草先生的神韵。

他那独特的鼻腔共鸣低八度唱腔,一开口就让人仿佛看到了牛得草先生舞台上的风采,把唐成的幽默、机智展现得淋漓尽致,为牛派艺术在基层剧团的传播立下汗马功劳,让更多普通百姓有机会领略《七品芝麻官》的魅力。

牛亚非

小牛得草,本名牛亚非,是牛得草先生的长子,从小耳濡目染,顺理成章师承乃父。

他对父亲的表演风格了如指掌,在传承《七品芝麻官》时,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还加入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他深知父亲塑造的唐成形象为何能深入人心,所以在表演中,更加注重细节的打磨,将唐成面对强权时的坚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诙谐,演绎得入木三分,让唐成这个角色在新时代依然鲜活。

王小草

王小草本名王艺红,在传承牛派艺术上也不遗余力,2011 年和 2016 年两次收徒 20 人,壮大了牛派艺术的队伍。

他自己在演绎《七品芝麻官》时,着重挖掘角色的情感深度,把唐成心中的正义与善良,通过细腻的表演传递给观众。

在舞台上,她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带着牛派艺术的印记,让观众感受到牛派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牛派艺术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后继人才。

张仙草

张仙草同样为传承牛派艺术付出诸多努力,他成立了郑州仙草戏曲培训中心,毫无保留地传授毕生所学。

在《七品芝麻官》的教学中,他从基础的唱腔、念白,到复杂的身段动作,都耐心指导学员。

他注重培养学员对角色的理解,让每一位学员都能走进唐成的内心世界,感受这个角色的魅力。

经他培养的学员,在舞台上展现出扎实的牛派功底,让牛派艺术得以薪火相传。

金不换

金不换在牛派艺术传承创新方面贡献卓越。

2000 年,他当选为团长后,以牛派艺术为剧团的灵魂,积极创新机制,带领剧团在市场中闯出一片天。

在《七品芝麻官》的基础上,他带领团队创作出《唐知县审诰命》的续集《唐知县斩诰命》等一批牛派新戏。

这些新戏不仅延续了牛派艺术的风格,还在剧情和表演形式上有所创新,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河南省文华奖等众多大奖。

金不换

金不换还特别重视传承,已收徒 12 人,他把自己多年来对牛派艺术的感悟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让牛派艺术在创新发展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牛得草的这些弟子们,用各自的方式传承着豫剧《七品芝麻官》,传承着牛派艺术。

他们或是坚守传统,将经典演绎得原汁原味;或是积极创新,为古老的剧目注入新的活力;或是倾心育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热爱豫剧的人才。

正是因为有他们,豫剧《七品芝麻官》才能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牛派艺术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人领略到豫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

来源:梨园留声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