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想汽车的前身是李想于2015年创立的“车和家”。2018年12月,车和家以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100%股权,核心目的是获取汽车生产资质,其技术体系与力帆并无关联。2019年,品牌正式更名为“理想汽车”,并推出首款增程式电动车理想ONE,至此与力帆实现完全切
#26款eπ008六座版上市#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蜕变记
品牌的迭代与蜕变从未停歇,这些品牌的“前世今生”,藏着中国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生动缩影,每一次标识的更迭,都是一段关于创新与突破的故事。
力帆与李想
理想汽车的前身是李想于2015年创立的“车和家”。2018年12月,车和家以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100%股权,核心目的是获取汽车生产资质,其技术体系与力帆并无关联。2019年,品牌正式更名为“理想汽车”,并推出首款增程式电动车理想ONE,至此与力帆实现完全切割。2020年,理想汽车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而原力帆汽车则在2021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两者后续发展路径截然不同
北汽与极狐
北汽集团于2016年正式推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极狐) ,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2018年,北汽与麦格纳合资共建北汽蓝谷麦格纳智造基地,为极狐车型生产提供支持。2020年,极狐首款量产车型αT上市;2021年,搭载华为HI(Huawei Inside)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车型相继推出。
极狐品牌由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主导研发与销售,在依托北汽集团资源优势的同时,通过引入华为、麦格纳等外部技术合作伙伴,强化其在智能驾驶、整车制造等领域的竞争力,明确聚焦高端市场。
江淮与蔚来
2016年4月,蔚来与江淮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江淮代工生产蔚来车型。2018年5月,首款车型ES8在江淮合肥工厂下线。2021年5月,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深化合作。江淮为蔚来提供整车制造服务,蔚来则负责研发、品牌和销售。2023年12月,蔚来宣布收购江淮部分工厂资产,逐步结束代工模式。
东风与岚图
东风汽车集团于2018年组建高端新能源项目组(代号"h事业部"),2020年7月正式发布岚图品牌,定位高端智能电动汽车。2021年6月,岚图首款车型FREE上市,由东风集团全资子公司岚图汽车科技公司独立运营。东风提供研发、制造和资金支持,同时引入市场化机制。2022年起,岚图陆续推出梦想家、追光等车型,成为东风新能源转型的核心品牌。
长城与欧拉
长城汽车于2018年8月正式发布新能源品牌欧拉(ORA),主打纯电动车型。欧拉前身为长城2009年成立的"欧拉新能源技术部",早期专注技术研发。2018年底首款车型iQ上市,2019年推出R1(后更名黑猫)。依托长城技术积累,欧拉聚焦女性市场,2021年推出好猫等爆款车型,成为长城新能源战略核心品牌。2023年欧拉拓展海外市场,形成全球化布局。
小康与问界
小康股份(后更名赛力斯)于2021年4月与华为达成合作,12月联合发布高端新能源品牌AITO问界。2022年3月首款问界M5上市,由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生产,搭载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及鸿蒙座舱。2023年8月,双方深化合作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华为深度参与研发、销售与服务,赛力斯负责智造,形成"华为赋能+赛力斯制造"的联合模式。
海马与小鹏
2017年9月,小鹏汽车与海马汽车签署合作协议,由海马郑州工厂代工生产小鹏首款车型G3。2018年12月,小鹏G3正式量产交付。2021年,随着小鹏肇庆自建工厂投产,双方代工合作逐步减少,但海马仍代工部分G3车型至2022年。合作期间,海马为小鹏初期产能提供了重要支撑,而小鹏则通过技术反哺帮助海马提升制造水平。2023年合作终止,海马转向代工其他新能源品牌。
吉利与极氪
吉利汽车于2021年3月宣布成立高端电动品牌极氪(Zeekr),4月发布首款车型极氪001。极氪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独立公司,依托吉利SEA浩瀚架构,但采用直营模式独立运营。2021年8月极氪完成5亿美元Pre-A轮融资,估值达90亿美元。2023年极氪加速全球化,进入欧洲市场,并递交美股IPO申请,成为吉利新能源转型的核心高端品牌。
长安与深蓝
长安汽车于2022年4月发布全新数字纯电品牌“深蓝”(SL03),首款车型深蓝SL03于同年7月上市。深蓝是长安新能源独立运营的高端电动品牌,基于长安EPA1纯电平台打造,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2023年,深蓝推出第二款车型S7,并计划五年内推出多款新车。长安为深蓝提供技术及资源支持,同时赋予其独立研发和运营权。
长江与领跑
零跑汽车早期由长江汽车代工生产,2019年1月首款车型零跑S01在长江汽车杭州工厂下线。2020年12月零跑收购福建新福达汽车获得资质后,逐步结束与长江代工合作。2021年长江汽车破产重整,零跑全面转向自产,二者合作仅维持2年,为零跑初期量产提供过渡支持。
来源:一梦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