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连《流浪地球》导演郭帆都被网友@到求改剧本:“再不上映,《流浪地球3》就要从科幻片变古装片了!”郭导也幽默回应:“致敬!PS:改改剧本又何妨”。
邵永灵教授的一句话道出无数人心声:“知道中国军力强大,但没想到强到这种程度!”
“中国军队装备已经Next Level!”“东风61把大家整不会了”“这几款无人机出来军事博主都沉默了”……九三阅兵刚结束,热搜直接爆了!
就连《流浪地球》导演郭帆都被网友@到求改剧本:“再不上映,《流浪地球3》就要从科幻片变古装片了!”郭导也幽默回应:“致敬!PS:改改剧本又何妨”。
啥情况?这次阅兵到底展示了啥?能让全网沸腾,军事专家都直呼超出认知?
01 现场多震撼?专家坦言:完全超出想象!
当23个装备方队以实战化编组轰隆隆驶过天安门,那场面,简直了!全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好多重磅武器都是第一次公开亮相。
不仅普通军迷秒变“军盲”,就连深耕军事领域多年的专家都连连感叹“太意外”!
时事评论员、军事专家邵永灵教授接受采访时就直言:“知道中国的军力已经很强大了,但是没有想到强大到这种程度,远远地超出一般人的认知。我觉得我算是一个比较了解情况的人了,也远远地超出了我的认知。”
这话一出,瞬间刷屏!毕竟邵教授可是火箭军指挥学院教授、军事战略专业博导,连她都这么说,这次阅兵的分量可想而知!
02 三大“镇国重器”同时亮相,全球瞩目!
这次阅兵,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战略核力量的大升级!
“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集体亮相,首次完整展示了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邵永灵教授表示,最让人没想到的,就是三款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同时出场:“其实‘东风-5C’我是有所耳闻,但是‘东风-61’确实是完全没想到。”
这“东风-61”到底是啥来头?虽然官方披露细节不多,但光是这个名字就足够让军迷圈沸腾了!
还有“东风-31”的新型号——“东风-31BJ”。邵教授分析,之前的阅兵出现过“东风-31A”和“东风31-AG”,这次发展到B型,后面的“J”可能强调机动性,也许意味着“东风-31B”还有其他的发射模式。
03 “巨浪-3”到底有多强?根本不是小改款!
六年前阅兵亮相的“巨浪-2”已经让人印象深刻,这次的“巨浪-3”更是质的飞跃!
邵永灵教授点出一个关键:如果只是对“巨浪-2”的简单改进,可能会叫“巨浪-2A”。既然叫“巨浪-3”,就说明它和“巨浪-2”完全不同,射程肯定达到了洲际导弹的水平。
潜射洲际导弹技术难度极高,如今“巨浪-3”亮相,意味着我国海基核反击能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04 空军终于有了!“三位一体”核力量拼图完整了
这次阅兵还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终于拥有了完整的“三位一体”核力量!
啥是“三位一体”?就是指同时具备陆基(导弹发射井/导弹车)、海基(核潜艇)和空基(战略轰炸机)三种核打击方式。
直播中解说词提到,“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是“搭载在轰-6N战略轰炸机上”。邵永灵教授指出,这填补了中国空基核打击力量的短板。
“从表面上看是新型核导弹、特别是洲际导弹的亮相,但更深层的一个变化,是我们核力量的结构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变,由过去的‘两位一体’变成了‘三位一体’。”邵教授强调,“相当于说我们核力量的能力更强了,我们的核威慑运用也更灵活了。目前世界上除了美、俄之外,只有中国有‘三位一体’的核力量,这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05 无人机协同作战,未来战争模式已改变!
空中无人作战方队也是这次阅兵的一大亮点。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无人僚机、舰载无人直升机等装备,能够隐蔽出击、广域覆盖、自主协同,彻底创新未来空战样式。
邵永灵教授特别提到无人僚机:“无人僚机一定是配合歼-20S来使用的,就是要实现有人和无人的配合。”
这意味着啥?歼-20S双座版五代机,后座飞行员可能专门负责指挥无人机群!有人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这可是未来空战的发展方向啊!
邵教授感慨道:“无人僚机的亮相,说明歼-20已经实现了和无人机的配合,这是很大的突破,表示我们在五代机和无人机的配合方面也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06 防空系统迭代速度,专家直呼没想到!
如果说核导弹和无人机是“矛”,那么防空反导系统就是“盾”。这次阅兵,我国的“盾”也让人大吃一惊!
邵永灵教授用“红旗-9”举了个例子:“之前觉得‘红旗-9’系列就已经很先进了,那么现在是‘红旗-19’‘红旗-29’,那‘红旗-29’是干什么的?”
她猜测:“‘红旗-29’是用来中段反导的。因为‘红旗-9’它主要就是用来中远程防空的,‘红旗-19’是可以拦截弹道导弹,包括高超声速导弹。如果在‘红旗-19’的基础之上再向前跨一步,那一定是跨到中段反导、中段拦截上面。”
从防空到拦截弹道导弹,再到中段反导,这技术跨越太大了!邵教授坦言:“这个突破不是一般的意义上的,它超出了我的认知,我以为可能‘红旗-19’差不多到头了,没想到我们的‘红旗-29’也亮相了。”
07 六年时间装备“井喷”,专家都需要时间消化
邵永灵教授看完阅兵的最大感受就是震惊:“没想到从2019年到现在六年的时间,会有这么多的新武器亮相,真是井喷式的!”
她还有个“遗憾”:阅兵节奏实在太快了,很多装备没来得及详细介绍。其实何止是她,全世界都需要时间来消化这次阅兵展示的中国重器。
军事评论员宋忠平用四个字总结这次阅兵:“强”、“全”、“新”、“主”。“强”指战斗力强大;“全”指全体系作战能力;“新”指新装备多;“主”指完全自主研制,不依赖任何国家。
这些装备可不是摆样子的模型,而是直接从军营拉到了阅兵场,都是已经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的现役装备!
08 从《松花江上》到大国重器,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的中国
采访中有个特别巧合的花絮:当记者拨通邵永灵教授电话时,等待音乐正是阅兵中第一个出现的曲目《松花江上》。而邵教授是黑龙江人,这首诞生于1936年的经典抗战歌曲,唱出了当年国破家亡的伤痛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松花江上》创作于民族危难之际,作者张寒晖目睹大量东北军民流亡关内,深受触动,在一夜之间创作出歌词,采用民间小调的形式谱曲。它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悲怆与呐喊。
如今近九十年过去,九三阅兵向世界宣告:中国再也不是过去的中国!我们有了世界一流的军事装备,有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大能力,有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实力量!
从任人欺侮到屹立东方,从“小米加步枪”到“三位一体”核力量,中国走过了太漫长太艰难的路。
阅兵式上,新型导弹方阵驶过天安门,隐身战机划破长空,但这可能只是中国军事实力的“冰山一角”。那些真正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高度集成的信息化作战体系、天基侦察网络、电子对抗能力等“软实力”,可能才是解放军真正的“杀手锏”。
九三阅兵,我们展示的是捍卫和平的决心和能力!就像邵永灵教授说的,这种强大远远超出一般人的认知。
一个大国和平崛起的底气,从来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速度,更是当之无愧的国防实力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