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百万富孀——上官云鹤等为刘教习选安葬之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4 21:04 1

摘要:清明时节,尽管文人雅士们不厌其烦地用“万物复苏,百草吐翠”的美誉奉承它,但开封城南沙岗上的桑春柳却仍是一片令人厌恶的焦褐;沙洼里的碱蓬蒿仍是一片使人悲戚的灰白。

清明时节,尽管文人雅士们不厌其烦地用“万物复苏,百草吐翠”的美誉奉承它,但开封城南沙岗上的桑春柳却仍是一片令人厌恶的焦褐;沙洼里的碱蓬蒿仍是一片使人悲戚的灰白。

早饭后,十多名身着军装的青年,簇拥着一辆载着一口白楂棺材的马车,穿过城南荒凉的沙土路,径直朝繁塔寺走去……

繁塔,这座颇有资历的古代建筑,造型异常奇特:三层大塔上又摞了一座六层小塔,远远望去,象古时将军头上的盔甲,不禁使人想到那些在抵御外强的疆场上浴血奋战的英雄。今天,祭奠活动的主持者将地址选在繁塔寺内,显然有其良苦用心。

祭奠活动的主持者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军人。他,就是武备学堂的学生、两年前在刘青霞的桐茂当铺门前痛打“张师爷”、“沈小头”的上官云鹤。

自蔡其被逼辍学后,学监景合贵对进步学生的迫害更加有恃无恐。他不但不纠正学生膳食标准的不平等,而且在住宿条件上又搞了两种待遇:满族学生与和他亲近的汉族学生四人住一间寝室,室内有床、桌、凳;其他学生合住一座大厅,一律睡地铺。为了防止这些学生“滋事生非”,他又在大厅正中摆了一张床,叫做“监卧铺”,让教习晚上轮流睡这儿值班,以监督学生的言行。

教习中自然有良有莠。有一个名叫范绍甫的教习,因为是河南巡抚陈夔龙的远门亲戚,景合贵对他格外器重。此人是教中文的。他每天只许学生读《大清会典》、《圣武记》之类的书。对于进步出版物,是一律禁读的。他还倚仗权势,对学生疾言厉色,动辄呵斥、体罚,甚至记过、开除。对此,学生积愤已久,去年冬天终于引起了一次不小的学 潮。

这天晚上,又轮到范绍甫在大厅“监卧,”半夜时,趁范绍甫熟睡之机,不知哪个学生将他的便壶悄悄地放到他的枕头边。他一翻身,便壶撞倒了,半壶尿全部浇到褥子上,气得他直吵了半个多钟头,末了才找学监告状去了。

第二天上午,景合贵让住在大厅3里的学生全体集合,听他训话。只见他大腹便便地走到队前,可嗓子嚷道:

“奶奶的!哪个孬种干的好事!咹?”

学生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回答。

“说不说?”景合贵进一步逼问,可是仍旧没人吱声。“奶奶的!”他又狠狠地骂了一句,接着说:“不把人供出来,站到天黑也不准解散!

住在大厅里的学生原本是非常团结的,谁也不肯供出这个同学的姓名。就这样,他们足足站了三个多钟头,直累得腰酸腿疼,学监也不放话解散。

恰在这时,不期河南巡抚陈夔龙来校“视察。”学生们一腔怨气正无从发泄,这会儿见抚台大人来了,便抢先由上官云鹤执笔写了呈子,告了景合贵一状。谁知陈夔龙接过呈子后看也没看一眼就顺手递到景合贵手中。景合贵打开一瞧,不禁勃然大怒,当着学生的面立刻将呈子撕得粉碎,这下更加激起了学生们的愤慨,接着上官云鹤又写了第二个呈子,递给了巡抚,并声明:“若抚台大人再不理会,我等定连同大人一起告到北京皇帝那里!”

陈夔龙见上官云鹤两次出面,本想重重地惩治他一回,但一时又抓不着他的错处,不好发话,另外又见学生群情激愤,恐众怒难犯,只好随便敷衍几句,匆匆离开学堂。

当天晚上,景合贵与范绍甫一起来到抚院陈夔龙的榻处,如此这般地谄了一遍。第二天便在学堂的影背墙上贴出了一张告示。那上边写道:

查本学堂学生上官云鹤,传播禁书禁报,倡行革命,蛊惑人心,着即日开除。

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七日

学生们得知学监要开除上官云鹤,立刻大哗,纷纷围在景合贵的门前请愿,有的人还趁混乱之际往他的门上扔砖块。这下可惹恼了景合贵,他象一头大牤牛似地吼叫起来:

"奶奶的!再敢闹事,全体开除!”

这时,一位教习走到景合贵的门边,说道:“我来说几句。”同学们立刻静了下来。只听那位教习说:“何为禁书禁报?如今皇上推行新政,派员出国留洋,广采外国之学识,学生读几本新书新报何尝不可!即使学生传阅之书报在犯禁之列,亦非学生之过,纵有天大事,我一人承担!”

这位教习约有三十四、五年纪,名叫刘寰毓,字汾公,曾留学日本,博学多识,思想激进。自他到学堂任教以来,学生们都喜欢和他接触。特别是上官云鹤,与他的接触更为频繁。他经常给他讲时事、政治,讲中国的章太炎、邹容等革命人物。他还将他私践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以及《民报》,《革命军》等书报拿给上官云鹤看。

不过他并不知道这些书报上官云鹤是否让其他同学传阅过。尽管这样,刘教习心中还是非常清楚的:景合贵今天这一着乃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因为半月前他就听另一位教习说过:学监的哼哈二将“张师爷”和“沈小头”早将“情报”报与他们的主子了,他是早有精神准备的。现在,见学监果然追究此事,他便毅然挺身而出,主动承担了责任。

自此以后,景合贵经常当着学生的面无故侮辱刘教习,说他有宿养男童之癖。想那刘教习本是耿直磊落之人,怎能咽得下这口腌臜气?不久便积愤成疾,一厥不起,终于在一天晚上病逝。

刘教习的死,在学生中引起极大震动,整整一个通宵,有的到他房中守灵,有的在寝室议论,几乎都没合眼,这天一早,上官云鹤便带着大家的意见找景合贵交涉,要求全体师生在学堂里为刘教习开会祭奠。谁知景合贵竟找出种种借口予以回绝。并威胁学生;谁敢寻衅闹事,便以革命党之嫌视之,无奈,上官云鹤只好带着十几个思想比较坚定的同学,到繁塔寺里为刘教习举行祭奠仪式,

繁塔寺附近一向是开封极热闹的去处,每年自清明起,城里的人们便荷酒携食,结伴而至,或赏花观草,饮酒作诗,或烧香拜佛,观看舞乐百戏。今日正值清明,又天气晴和,清风徐徐,来繁塔踏青的人格外多,学生们的祭奠仪式开始后,踏青的人们潮水般地向这边涌来,不多一会儿就围得水泄不通。

主祭人上官云鹤领着他的学友们向刘教习的棺木行过三鞠躬礼,然后跃身跳上马车,向围观的人们介绍起刘教习的生平事迹来。他神情悲怆,而又慷慨激昂,历数了刘教习的学识、抱负与人品,谴责了学堂监督与巡抚对他的侮辱与迫害。说到这里,也许是感情过于激动,只见他浑身颤抖,声泪俱下。

接着上官云鹤话题一转,将矛头直指清朝当局。他从清兵入关后,“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讲起,直到目前政治腐败,丧权辱国的现状。

忽然,后边的人群骚动起来,说话间,一队荷枪的军警拨开人群来到学生跟前。这队军警是开封巡防营的,大约有十七、八个人,领队的是该营稽查,押队的是学堂监督景合贵。景合贵亲自到繁塔寺来,一则是借巡防营军警之威制止学生们的祭奠活动,二则是宣读河南巡抚关于选派留日学生的谕帖。

自去年学生当着他的面给巡抚写了呈子以后,景合贵对这些学生更加嫉恨,时刻都在想方设法将他们赶出学堂,只是一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才又拖了半年,不久前,巡抚告诉他学部让河南选派五十名学生赴日学习陆军。景合贵闻讯大为欣喜,立刻如数开列了名单,交抚院呈学部核准。名单上的学生自然都是被他视为眼中钉的,但却偏偏没有上官云鹤的名字——他终于被开除了。

对于学生来说,能官费出国留洋,本是求之不得的。现在景合贵竟愚蠢得象古时一位“罚人吃肉”的县官一样。以出洋留学作为对不羁学生的惩罚,真称得上是“不幸之大幸”!

来源:追寻历史了解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