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明代书法的灿烂星空中,文徵明无疑是极为耀眼的一颗。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 ,形成独特艺术风貌。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辽宁省博物馆,欣赏他在1556年创作的《行书乐志论卷》,感受这幅纸本行书(32.7×417cm )的独特
在明代书法的灿烂星空中,文徵明无疑是极为耀眼的一颗。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 ,形成独特艺术风貌。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辽宁省博物馆,欣赏他在1556年创作的《行书乐志论卷》,感受这幅纸本行书(32.7×417cm )的独特魅力。
这幅作品内容节录自东汉仲长统的《乐志论》。仲长统生活在社会动荡的东汉末年,目睹了官场黑暗与民生疾苦,因而在《乐志论》中表达了对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文徵明选择书写这篇文章,绝非偶然。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失利,好不容易进入官场,又因不满官场的黑暗与倾轧,最终选择辞官归隐。这种相似的人生经历,让文徵明与仲长统产生强烈共鸣,借书写《乐志论》抒发内心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
从笔法上看,文徵明以中锋立骨,提按转折之间尽显古意。起笔多露锋芒,却不失沉稳;收笔时顿挫含蓄,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在书写过程中,他将方圆笔法巧妙融合,部分捺画重按后急速提锋,形成独特的“燕尾”特征,既有着赵孟頫的秀逸笔意,又稍显恣放,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有”字的起笔,露锋而入,干脆利落;“流”字的捺画,重按后迅速提笔,形成的“燕尾”飘逸洒脱 ,极具动感。
结体上,此作修长典雅,平正中蕴含着欹侧变化。每个字的疏密聚散都根据字势自然调整,单字处理既端严又错落有致。“居”字上半部分紧凑,下半部分舒展;“田”字则重心平稳,笔画分布均匀,两者相互映衬,使整个篇章富有节奏感。
再看章法,行与字的安排疏朗通透,行距达到字高的1.5倍,形成“白多于黑”的独特视觉效果。字与字之间通过巧妙的牵丝连带,形成一个个“三字一组”的节奏单元,使整幅作品气韵连贯,如行云流水一般。墨色的浓淡自然相生,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行书乐志论卷》是文徵明晚年书法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文人书法“以书抒怀”的典范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文徵明高超的书法技艺,更让我们透过笔墨,感受到他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喧嚣尘世中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对于我们书法爱好者来说,这幅作品是学习和欣赏的绝佳范本,值得反复品味、揣摩。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