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导弹为何取名“东风”?有2种说法,多数人不知道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4-10-05 04:16 1

摘要: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东西两个阵营楚河汉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早已拥有了成熟的导弹技术,而我国,还是引进的苏联的1059导弹,没有自己的技术积累,为此,由国防科工委着手,边仿制边研究,制造自己的导弹,因为研究导弹这种新式武器是秘密进行的,因此,国家和国防科工委的

9月25日我们试射东风31AG导弹,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东风系列导弹以其强大的威力和卓越的性能,成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力量。

那么,我们的导弹为什么叫“东风”呢?有2种说法。

一种是,国家和国防科工委领导,基于“东风”蕴含着的当时的现实,以及历史、文化和战略意义,而命名的。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东西两个阵营楚河汉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早已拥有了成熟的导弹技术,而我国,还是引进的苏联的1059导弹,没有自己的技术积累,为此,由国防科工委着手,边仿制边研究,制造自己的导弹,因为研究导弹这种新式武器是秘密进行的,因此,国家和国防科工委的领导,称其代号为“东风”。

“东风”代号,可能来自4个层面的意思。当时东西方两个阵营对立,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对此,主席曾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指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而导弹作为一种能够改变战局的大器,其势出东方,必然带来一股强劲的东风,从而命名其为“东风”。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就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典故。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与曹操大军对峙,诸葛亮巧借东风,火攻曹营,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一典故体现了“东风”在关键时刻能够扭转战局、带来胜利的象征意义。而东风导弹的诞生,无疑也是在国家安全面临挑战的时刻,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恰似那关键的“东风”,能够改变局势,捍卫和平。

在文化层面,“东风”常常被赋予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寓意。春风东来,万物复苏,象征着新的开始和蓬勃的发展。东风导弹的出现,代表着国防科技的新起点和不断进步,展现了我们在军事领域追求强大、追求自主创新的决心和勇气。正如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描绘的那样,东风导弹的发展也预示着我国国防事业的春天,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从战略意义上讲,“东风”意味着主动权和先机。在战争中,掌握了“东风”,就能够占据有利的态势,先发制人。东风导弹具备高速度、高精度、远程打击等先进性能,就像那股强劲的东风,使我国在国防战略中拥有了更强的威慑力和反击能力。

在当时,到处都在宣传“东风压倒西风”的背景下,命名其为东风,既自然,又在情理之中。

另一种说法,更具体,更直观,说的是东风导弹命名来自一张图。

从《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的《航天岁月》一书中,有篇李军写的文章,作者李军是当年一名装备运输保障人员,他的回忆中记载有,1958年,国家开始仿制1059导弹,作战研究处提出型号任务书,绘制了一张亚洲敌情设想图,这张图起名“东风一号设想图”,并上报批准,之后,生产的地地型导弹一直都沿用东风这个名字。

毛主席说的“东风压倒西风。”这句话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力量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力量的坚定信念。而东风导弹的命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它代表着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和挑战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东风这个名字简洁而有力,容易记忆和传播。

这两个说法,也许就是不谋而合,总之,东风,承载着历史的智慧、文化的内涵、战略的考量以及民族的自信,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坚强盾牌,为国家繁荣和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故事荟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