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段国宝西迁的故事,这是一段学府入川的记忆,这是一场守护的传奇,这是一次文脉的延续……最近,成都博物馆刚刚上新的“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特展,让小都重新认识了原本熟悉的巴蜀之地。\x0a\x0a展览分三个篇章讲述了当时的川人在危难之时与有志之士在保
这是一段国宝西迁的故事,这是一段学府入川的记忆,这是一场守护的传奇,这是一次文脉的延续……最近,成都博物馆刚刚上新的“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特展,让小都重新认识了原本熟悉的巴蜀之地。\x0a\x0a展览分三个篇章讲述了当时的川人在危难之时与有志之士在保护国宝、播扬中华文化及庚续文脉的传奇故事。\x0a\x0a这场承载着无数人记忆和精神的迁徙之旅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一方面,为了保护国宝,故宫博物院开始联合北平各文化机构进行撤离,近两万箱宝贝在战火中跋涉万里,抵达川渝,并于1947年平安东归南京。\x0a\x0a它被称之为世界文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的迁徙保护行动,逾百万件珍贵文物行经十数省,历经南迁、西迁、东归,无一遗失,创造了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x0a\x0a另一方面,各地高校和文化、科研机构在七七事变后被迫内迁,全国高校逾半数先后迁入四川办学。与此同时,约九成以上的学术精英、文化名流、艺术大家也来到西南,包括马寅初、侯外庐、陈寅恪、钱穆等学术名家,竺可桢、茅以升、李四光、王家楫等科技巨擘,郭沫若、柳亚子、黄炎培、沈钧儒等文化名流。\x0a\x0a四川一时成为文化的中心,并作为文化摇篮培育出非常多青年英杰和栋梁之才,他们之中后来涌现出100多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其中包括朱光亚、邓稼先等6位两弹一星元勋,黄旭华、袁隆平等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x0a\x0a令小都印象深刻的是,展览不仅有烽火岁月中的宏大叙事,更有这段历史中的动人细节,如用地图讲述文物的南迁,后又紧急分南、中、北三条路线西迁至巴蜀的过程,以及守护文物的文博人、护送国宝的警卫部队与巴蜀人民相互扶持所结下的深厚情谊。\x0a\x0a其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周极莹为请驻军守护大慈寺保护文物安全事致邓汉祥的函”,“南迁文物存成都期间大慈寺僧人应守的规则条约”等档案与文物发现成都大慈寺在当时作为文物暂存点的点滴过往。\x0a\x0a仔细观看展览,还能看见华西坝五大学师生们席地吃饭等罕见留影,它们见证了成都在学府迁川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所谓华西坝“五大学”,是指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以及燕京大学四所高校,与成都本地华西协合大学组成的学术联合体。\x0a\x0a如果你想了解这段烽火岁月中的故事,不妨来成都博物馆一探。\x0a\x0a展期:2025/09/03-11/30(周一闭馆)\x0a地址:成都博物馆3号临展厅\x0a票价:免费\x0a图源:成都博物馆
来源:YOU成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