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西人不学粤语,也会讲粤语?因为广西历史上也称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1 00:07 1

摘要:广西人不学粤语,也会讲粤语?这事儿不少外地朋友一听,直摇头——“那不是广东人的独门暗号吗?广西怎么也会整这么一口?”更奇的是,有些地方比如梧州,你哪怕早晨逛个菜市场、或者蹲在街头等一波早餐摊,耳边飘过的“白话”,跟电视里那些港剧的发音,竟然八九不离十。话说回来

广西人不学粤语,也会讲粤语?这事儿不少外地朋友一听,直摇头——“那不是广东人的独门暗号吗?广西怎么也会整这么一口?”更奇的是,有些地方比如梧州,你哪怕早晨逛个菜市场、或者蹲在街头等一波早餐摊,耳边飘过的“白话”,跟电视里那些港剧的发音,竟然八九不离十。话说回来,这到底怎么回事?地理上挨着能有多大影响?莫非还有什么隐情埋在老一辈故事里?

其实呀,绕到根上说,广西早些年也算“粤”,不是只有广东才享这称号,你别看现在地图硬生生分成两块,历史里可没那么干脆。两广(你们也可以直接叫岭南)这片地,古时候统统归类到百越民族的地界。你翻翻点儿史书,越、粤这俩字,那可经常玩换脸,明明同宗,有时候浙江、福建也给归到“越”;等时间再晃几百年,岭南这边扛起“粤”的名头,江浙沪则继续叫“越”。反正每逢朝代切换、疆界重划,“粤”这顶帽子总有人抢来抢去,以至于广西很长时间也自带粤的身份。

这话说得虚了点儿,要落到人身上才踏实。广西那些沿江、挨着广东的城市,比如梧州啊、南宁啊,老人开口就是那股子“白话”。小时候跟着家里大人出门赶集,听他们唠日常,有时候夹杂几句闽南腔,更多的是带着粤味的白话——外地人听来,有点拗口,但久了就觉得亲切。甚至有不少本地小孩小时候根本分不清,“讲白话”和“粤语”其实是一回事,常常是分家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白话”,在广东是“粤语”。

闲话一句吧,这种语言的渗透,根本靠的不是学校,也不是谁刻意教,完全是家里边、门口巷头、饭桌上自然而然沁进去的。大爷打牌唠闲,阿婆拎菜回家,大人教孩子背句顺口溜,都是粤味十足的白话。你如果没住过广西,可能觉得这里跟广东隔着青山绿水,“方言不通”,可要是走个亲戚、逛次夜市、听听隔壁吵架,怎么都躲不开这种“语感”——其实,这就是两广的渊源。

时间线拉一拉。唐代时,因为交通、政令都得集中,干脆把这一大块岭南划成一条“道”,都叫一家人。语言不用政策推行,自然就流通起来。这种包容混合的状态,不光是跟广东同宗,甚至福建、江西这些相邻地,都偶尔混进一些词语、腔调。两广的客家话,也和粤语一样,是那种“听着亲近、外人难进”的圈子语言。小一辈常在外头学普通话,回来还是爱跟家里人讲白话。

不过到了宋代、明代,局势变了。两广逐渐“分家”,一个叫“岭南西道”,一个成了“岭南东道”,后来广东独享了“粤”字,广西才开始用“桂”自称。名字换了,人心还没凉,语言怎么可能说换就换?这事儿就像兄弟分家,过年还得聚头吃饭,谁也不能拿刀谁也不能换口音——老一辈还是讲讲过去的老话儿,该说白话的还说白话。于是乎,“粤语”在广西的一些县镇里,完全没有掉队,翻天覆地都没能掀走。

聊到“粤语”这个词本身,其实在广西民间反倒很少提。大家都说“白话”,这词儿也简单,没啥范儿,听着就跟聊家常差不多。有时候你问一老人:“会不会讲粤语?”他大概率回你:“我这叫白话,哪是啥粤语”。外地来的亲戚初听时还纳闷,慢慢喝酒喝多了,多嘴一句“讲句粤语看看”,大家一通聊起来,发现还是一家人的那一套。这种地域认同感,其实比行政分割管用多了。在广西,不叫“粤语”,但讲的,却是正儿八经的粤音韵律。

我还记得小时候,村里人买了台录音机,大家都挤在一块听外头流行的磁带。盒子上印着“粤语金曲”“劲歌”,大伙儿一开始还以为是外地话,结果一打开,全是熟悉的腔调。后来电视里播香港电影,家里老人蹲在小板凳上,嘴里边评论那些演员“口音有点标致”,其实就跟自家人说的白话没什么区别,只是有点儿港式俏皮。直到我年纪大点,出去读书,才慢慢意识到,这种“分家后的白话”,其实就是粤语的另一个名字。

顺便插一句,广西仿佛对“粤语”这词有种淡然。这里讲的是生活里的白话,不怎么追星,也不刻意扯身份,谁也不把自己“归类”为广东人,大家都是熟门熟路的乡里人。只有遇到外地亲戚或者城里来的干部,有人会特意说一句:“我们这里,讲的其实就是粤语。”其实,这种口音的归属和情感,比行政区划要深得多。

现代交通、媒体的出现,倒是让两广的界限变得更模糊。梧州那一带,很多年轻人都会两套方言,白话、普通话来回切换自如。朋友聚会喝茶,你听他们夹杂着各地的俏皮话,粤语和白话其实就像一体两面,各自有点小别扭,又血脉相连。有时候小伙子打趣说:“我们广西,不学也会讲粤语。”其实谁家不是这么一路过来的?

家乡的方言,挺像那些走失的亲情,过了几十年还在耳朵里转悠。只不过,咱们每逢节日、或许某天突然醒来,才会猛然发现,什么省份,什么分家,其实不过都是外人起的标签。老百姓还是靠着最顺口的话,过着自己的日子。语言这东西,只要那口气儿还在,“粤”也好,“桂”也罢,谁能真说得清楚?

有时候我在外地,在路边碰见听着亲切的“白话”,总忍不住多看几眼——这个世界大得很,归属的方式却未必全凭一纸区划。可能我们都想过,“广西人的粤语”到底凭什么如此根深?其实答不出来;但听到那个熟悉的腔调,觉得心里踏实,这就够了。

来源:冰原上探险的先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