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许多农民的印象里,喜鹊可不是什么善茬。这货整天穿着黑白貂儿,叽叽喳喳地在枝头上蹿下跳,看谁不顺眼就怼谁。老鹰够狠吧?愣是被喜鹊群追得满天空跑。农民看见它们就头疼,恨不得抄起扫帚赶得远远的。
在许多农民的印象里,喜鹊可不是什么善茬。这货整天穿着黑白貂儿,叽叽喳喳地在枝头上蹿下跳,看谁不顺眼就怼谁。老鹰够狠吧?愣是被喜鹊群追得满天空跑。农民看见它们就头疼,恨不得抄起扫帚赶得远远的。
你说这鸟界咋就出了这么个横行霸道的“街溜子”?
清晨天刚蒙蒙亮,吉林省长白山脚下的一片农田里,李大爷眯着眼睛盯着远处杨树上那窝喜鹊,嘴里嘟囔着,这群街溜子又惦记我刚种的花生种子了,就算是泡了药的种子也白扯,它们趁人不注意照样刨地挖种子。
就在这时,空中突然传来一阵扑棱翅膀的声音,只见三只喜鹊正围着一只体型比它们大一倍的老鹰穷追不舍,老鹰被啄得毫无还手之力,狼狈地飞向远方的山林。
这事说起来可不简单,喜鹊这么横,可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科学家们观察发现,喜鹊的智商在鸟类里绝对算得上“学霸级别”,许多科学家认为鸦科与鹦鹉科的鸟类智商不分伯仲。
牛津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们做过实验,发现喜鹊能认出镜子里的自己,这种自我认知能力在黑猩猩和海豚之外很少见。它们记性特别好,谁招惹过它,它能记上好几年。而且这些家伙特别团结,一家子被欺负了,整片林子的喜鹊都能来帮忙报仇。
要说喜鹊为啥敢跟老鹰叫板?老鹰虽然威武,但在空中转身、爬升的效率可比不上灵巧的喜鹊。喜鹊们就利用这个特点,采取“群狼战术”,三五只一起上,专攻老鹰的视觉盲区。
它们用尖利的喙啄老鹰的尾巴和翅膀,虽然造不成致命伤,但足够让老鹰难受得不行。时间一长,老鹰也学聪明了,见到喜鹊窝都绕着走,省得惹祸上身。
农民为啥烦喜鹊?这事儿得从它们的饮食习惯说起,喜鹊是杂食性动物,春天吃虫子,夏天啄水果,秋天盗粮食,冬天也不挑嘴,啥都能对付两口。它们特别喜欢吃玉米的乳熟期的籽粒,经常把整穗玉米祸害得不成样子。
喜鹊总体上能称之为益鸟,但喜鹊对农作物的危害在某些地区也确实存在,尤其是在作物成熟期,有时候防不胜防。
不过话说回来,喜鹊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们春天那会儿特别勤快,一只喜鹊一天能吃掉上百条害虫,包括蝗虫、蛾类幼虫和金龟子这些庄稼的大敌。开春那阵子,喜鹊可是咱的好帮手,等到秋收,它们就得啥吃啥了。这种双重角色让农民对喜鹊又爱又恨,心情复杂得很。
喜鹊的社会结构也挺有意思。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两口子一起搭窝、孵蛋、养孩子。它们的窝建得特别讲究,外层用粗树枝搭框架,中间糊上泥巴,内层铺上柔软的草叶和羽毛,顶上还加个盖儿,侧面开个门,整个一栋小别墅。
它们经常把窝建在高压线塔或者手机信号塔上,既安全又视野开阔,显示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
这些聪明的鸟儿还懂得未雨绸缪,秋天粮食丰收的时候,它们会把多余的种子藏起来,留到冬天食物短缺时吃。研究人员发现,每只喜鹊能记住上千个藏食物的地方,这种空间记忆能力令人惊叹。
有时候它们也会忘记几个藏宝地点,这些被遗忘的种子来年春天就发芽长大,喜鹊无意中成了植物的播种者。
说到喜鹊的繁殖能力,那真是让人佩服。一对喜鹊夫妻一年能孵两窝小鸟,每窝都有四到七只。小喜鹊长得快,一个月就能离巢,但还会跟着爸妈学习生存技能。
这种高繁殖率加上高成活率,让喜鹊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根据中国鸟类学会的统计数据,喜鹊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从北到南几乎无处不在。
喜鹊的叫声也很有特点,它们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意思。有示警的尖叫,求爱的婉转鸣叫,还有集合同伴的特殊叫声。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喜鹊甚至还有“方言”差异,就像人类一样有地方口音。
如今在城市里,喜鹊也活得相当滋润,它们适应了都市环境,学会了在公园、小区甚至闹市区安家落户。有时候它们会偷吃居民放在窗台上的水果,或者抢小猫小狗的食物,搞得城市居民哭笑不得。但这些行为恰恰证明了喜鹊的高度适应性和学习能力。
喜鹊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它们只是在用自己方式努力生存的普通小鸟。它们的所谓“霸道”行为,其实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策略。
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喜鹊靠着聪明才智和团队合作,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席之地。它们既帮助农民除害虫,又偷吃庄稼,这种矛盾正如大自然本身的复杂与多元,你所在的城市经常能看到空中街溜子喜鹊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向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