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播帝国到裁员风暴,辛选大幅缩编,辛巴退隐背后打什么算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7 14:31 1

摘要:辛选,这个曾经代表中国直播电商巅峰的名字,如今却在裁员风暴中被推上了舆论的浪尖。9月6日,据媒体报道,辛选集团已经开启了分批裁员,比例高达30%-40%,降薪幅度也在10%-20%之间。

辛选,这个曾经代表中国直播电商巅峰的名字,如今却在裁员风暴中被推上了舆论的浪尖。9月6日,据媒体报道,辛选集团已经开启了分批裁员,比例高达30%-40%,降薪幅度也在10%-20%之间。

消息一出,整个直播圈都炸开了锅。毕竟就在不久前,辛巴才宣布正式退出直播,交棒给妻子初瑞雪。结果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辛选就传出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很多人都在问:辛选怎么了?曾经叱咤风云的直播帝国,为什么突然走到今天?

如果要说中国直播电商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辛巴一定榜上有名。他带领的辛选集团,曾经创造过无数的销售奇迹:几分钟卖空一款爆品,一场直播销售额几十亿。辛巴本人也被称为“快手一哥”,甚至是直播行业的顶流标杆。

然而,繁华退去之后,辛选正在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直播电商行业的红利期已经过去。

过去几年,辛选靠着“低价爆款+强人设”打法迅速做大。但当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各大平台纷纷加码直播电商,辛选的优势就不再明显。再加上政策监管趋严,流量获取成本飙升,利润空间被挤压,辛选这艘大船,注定要面对减负与转型。

裁员30%-40%,绝对不是小调整,而是一次结构性收缩。

8月29日,辛巴突然宣布退出直播,把接力棒交给了妻子初瑞雪。当时这一消息,外界一度解读为“辛选进入新阶段”。初瑞雪首场接管直播的成绩确实亮眼,销售额突破20亿元。

但别被这20亿吓到。**直播的销售额,很多时候是“虚胖”的数字。**为冲榜,为制造声势,主播团队往往会有大量内部消耗、补贴拉动,真实利润并不如账面光鲜。换句话说,初瑞雪的首秀更像是一场“面子战”,而不是盈利战。

紧接着,辛选裁员的消息传来,这才让外界恍然大悟:原来辛巴退场并不是转型的开始,而是困境的信号。

这波裁员主要涉及客服和供应链部门,辛选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精简不赚钱的业务。

其实这句话点破了核心问题:直播电商行业表面热闹,实则越来越难赚钱。

供应链端压力巨大:辛选曾经依赖于低价策略,但如今低价几乎成了行业标配。拼多多、抖音、快手,甚至淘宝直播,都在打低价牌,辛选的供应链优势不复存在。运营成本高企:直播间的人力、场地、流量采购,每一项都是烧钱。裁掉30%-40%的员工,说明辛选也在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监管环境趋紧:近年来,直播乱象频发,从虚假宣传到假货问题,监管部门频频出手。辛选过去的风格也曾多次触碰灰色地带,这对团队来说既是负担,也是隐患。

说白了,辛选已经没有余力再撑起一个臃肿的团队,只能通过裁员止血。

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裁员能让辛选活下来吗?

答案可能并不乐观。裁员只能缓解一时的现金流压力,却无法解决核心问题——直播电商已经不再是暴利行业

辛选想要继续维持领先,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比如:

是否能切入短剧、短视频赛道,借助内容制造新的流量?是否能通过AI等新技术,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是否能像东方甄选一样,打造差异化的人设和品牌?

这些才是辛选未来的关键。但问题是,辛选过去太依赖辛巴个人IP,一旦辛巴退场,整个品牌的号召力就会大打折扣。

辛巴的个人困境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辛巴本人。

辛巴曾经因为“燕窝事件”等多次陷入争议,也多次被监管处罚。他退出直播的决定,看似是“功成身退”,其实更像是主动抽身,避免再成为公司发展的包袱。

但没有了辛巴,辛选还能撑多久?

初瑞雪能不能接过这面大旗,目前还是未知数。她的粉丝号召力和带货能力,与辛巴相比存在差距。而辛选的体系,又是典型的“强人驱动”,缺乏去中心化的品牌效应。

这意味着,辛巴退场后的辛选,很可能会面临“失魂”的问题。

辛选的困境,其实是整个直播电商行业的缩影。

从李佳琦到薇娅,再到辛巴,几乎每一个头部主播最终都难逃瓶颈。原因很简单:**行业本质是零售,而零售是个极度内卷的生意。**没有谁能永远靠噱头赚钱,最终拼的还是供应链、品牌、服务这些硬功夫。

辛选曾经靠“人设+流量”起家,但在行业走向理性后,模式的短板被放大。今天的裁员,只是必然结果。

辛选大裁员的消息,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故事,而是整个行业的注脚。

从辉煌到收缩,不过短短几年。

辛巴退场,初瑞雪接手,辛选试图自救,但能不能走出低谷,谁也不敢打包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直播电商的神话正在消解,新的规则正在形成。

未来,不管是辛选还是其他玩家,想要活下去,靠的绝不是明星效应,而是更真实、更持久的竞争力。

辛选的裁员,只是直播电商大洗牌的序曲。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