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聘品酒师培训落幕,行业精英交流,油企经理组团参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6 22:50 1

摘要:听说这两天有个“特聘品酒师培训”圆满落幕了,想必现在的酒杯都得配专业文凭,不然端起来都显得没底气。中国酒文化这门玄学,终于下乡了——不仅要喝得明白,还得喝得专业,喝得持证上岗,喝出科学,喝出工艺美学。品酒师这新职业,听起来比我小时候梦想的“喝白开水专家”要时髦

听说这两天有个“特聘品酒师培训”圆满落幕了,想必现在的酒杯都得配专业文凭,不然端起来都显得没底气。中国酒文化这门玄学,终于下乡了——不仅要喝得明白,还得喝得专业,喝得持证上岗,喝出科学,喝出工艺美学。品酒师这新职业,听起来比我小时候梦想的“喝白开水专家”要时髦多了,虽然都靠嘴吃饭,只是工资和气味有些许差别,毕竟闻酒香顶多醉三次,闻自来水可能连酒钱都省了。

这种培训,表面上看,是一众行业精英聚在一起,分享品酒心得,交流神秘配方。其实说白了,就是谁能嘴大一点,鼻子灵一点,胡扯更有水平一些——毕竟,专业品酒师不是靠喝多了炼成的,是靠正儿八经考试刷出来的。不信你看看那些培训现场,每个人端着小酒杯,表情严肃得像在闻世界杯用的足球。老师一招手,全体“学员”开始高谈阔论,比鼻子大赛再加一轮脑补。最搞笑的是,有人还能从酒味上品出调酒人的心情,大概是“今天师傅吵架了,这批酒多了点辛辣”,或者“昨晚师傅买彩票中了三块钱,酒里多了点甘冽”——这都得归功于品酒师们的超常发挥。

要说中国酒文化,那是真的历史悠久,光是喝就能喝出人类三千年的进化史。专家上来先是给大家讲老白干的起源,那阵势像是接棒《百家讲坛》,只不过讲的是坛,不是百家。有人说,衡水老白干两千年酿造史,喝一口就是穿越历史。其实吧,我更愿意相信两千年只是仓库里有点潮,偶尔翻出来的那坛可能真能见证朝代更迭,就是不能保证开封后还能喝出人话来。你要真信了工艺传承,就得学会在每一滴酒里品出“醇香清雅、甘冽丰柔”,最好还能背诵技术员的工作流程。别笑,这年头,连酒也要有学术报告,喝茅台得懂配比,喝二锅头得会调香,喝老白干得知道微生物群落的名字,不然你都不好意思跟朋友说自己是品酒师,最多算个喝酒群众。

培训现场不光有理论课,还有操作课。光说不练假把式,光喝不调是野路子。于是学员们组团比拼谁能更快地从酒色、酒香、酒味、酒格等四大维度里分辨出不同档次的白酒。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参与“酒界奥运会”,每个环节都要拿出自己的绝活,闻一闻,“这粮香很突出”,再闻一闻,“这陈香有枣味”,再闻一闻,“这酒简直就是七夕的味道”,老师听了都得拿出小本本记一下,回去酿酒得多加点“节日滤镜”。其实喝酒这件事,本来就挺玄乎的。你说一口酒能喝出人生百态,那何苦还要考试?品酒师理论考试,堪比中考——香型鉴别、贮存期判断、酒质分析,考完不是专家,也是神棍。

难得的是,参加这培训的不止酒厂自己人,还有一群来自石油公司的经理——这样一来,“油酒联合”,给中国能源行业又添加了一点人文色彩。大概以后油库和酒窖可以互通有无,开加油站顺便推销点老白干,谁加油多送一瓶,回头都能请业主喝顿大酒,感觉比疫情前的免费擦玻璃服务还厚道。其实,石油人喝酒也挺专业的——毕竟“喝油的车”和“喝酒的人”都得靠高品质续命。一群经理领着团队来品酒,不仅练嗓子,更练心态——从“尝味”到“观色”,再到“辨香”,最后都能从一杯老白干里读出企业精神,“以酒为桥”,未来合作肯定没跑。

讲真,这品酒师培训跟传统喝酒局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喝得心安理得。过去聚会喝多了,顶多算酒量大,现在参加培训喝多了,也许还能考证当讲师,轻轻松松加入酒文化的传播大军。只要考试通过,被聘为“2025级特聘品酒师”,拿到“白酒中的高考录取通知书”,瞬间感觉喝酒也成了青春梦想,背后的压力都能化成“甲等金奖健康品质”的自信。往后喝酒再不用担心说错话,毕竟考证了,专家说啥都是有根据的。万一喝多了,讲点“二氧化碳氧化反应”自圆其说,朋友们只以为你是新一代酒精分子见证人,而不是单纯的酒蒙子。

当然,培训归培训,喝酒归喝酒。这届品酒师们,大多喝完一圈下来,感叹中国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什么“健康饮酒理念”、“文化IP打造”,什么“传承匠心、酿造美好生活”,这些词说出来都能让国企中层眼泛泪光。感觉以后喝酒都得先做PPT,喝前铺垫文化传承,喝中加点健康理念,喝后总结产品价值,氛围感必须拉满。你要是只知道这酒好喝,那可不行,要懂历史,要会讲工艺,反正白干酒里不只是酒,还有包装、还有层次、还有故事,喝得精致,喝得深刻,喝得消费升级。

谁说消费升级不能靠喝酒实现?如今喝白干,都得懂一套“色、香、味、格”,不然别人都觉得你是“价格敏感型用户”,而不是“价值认同型人生赢家”。这样的培训,就是让大家集体升级,从“普通喝酒群众”进化成“喝酒专业户”,市场以后再也不是看谁头铁拼酒量,而是比谁会“专业解读”,谁能说出贮存期变化,谁能用鼻子品出匠心,谁能从杯底品出陶坛氧化反应,喝完酒还能顺手做一张高端海报,写一篇长文案,连喝酒都能喝出技术流。

不知不觉,酒已经不是酒,是一口高端文化,喝了等于进修中华遗产。以后家里办酒席,要是没人懂酒史,就显得掉价了。你以为喝白干只是品味生活?错了,现在喝白干是打通品酒师职场晋升的一道坎,不掌握微生物群落知识,别说品酒师,连小学品酒兴趣班都进不去。什么老白干酿造工艺,什么品牌价值认同,统统都是考试重点,不好好学,连同事聚餐都可能被嫌弃。

所以说,现在能喝酒,算是给自己多挣了一种可能。一边喝着老白干,一边学着微生物群落,一边期待“以酒为桥”合作更上一层楼,其实也挺梦幻的,中国白酒终于把中产梦落地了,梦到最后,发现嘴里那口酒其实比梦想靠谱——喝得明白才有资格批评世界,喝得专业才敢跟人谈人生。有没有是喝了以后头更晕?肯定有,但这头晕是知识分子的晕,是考证后的晕,是专业品鉴晕——喝蒙了也没关系,毕竟你是有执照的新一代品酒师。

最后,这培训圆满落幕,品酒师们各自领到新头衔,“专业解读”市场成了新标配。以后买酒别只问度数,还得追问“你是不是特聘的”,没证别喝,喝了容易被当成业余,喝了还不专业不科学。中国白酒一路走来,从“喝醉”到“喝出文化”,又从“喝好”到“喝健康”,现在再进阶到“喝出身份”,喝成酒文化传承人。你说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以后请客都得先查证件,喝酒必须扫码认证,不然你就是时代的落伍者。

至于我,一直喝白开水,但已经在筹备“特聘品水师班”。谁知道呢,未来哪一天,喝水也能喝出万丈豪情。中国的培训,一直在路上,喝啥都能培养出一批专家,只要你敢考,总有人敢喝。喝完了,人生依旧,酒气不散,文化深厚。荒谬吗?荒谬极了,但正好喝一杯,敬这荒谬的现实,敬这泛滥的证书,敬这虚幻的专业,敬这熏人的酒香,不然还能干嘛?总不能喝专业的人生,品随意的理想吧。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来源:下弦YT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