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8年前,毛泽东给任弼时和邓小平写了一封介绍信,请他们给斯洛(斯诺)夫人一个帮助,她会随军赴战地担任向外国通讯的工作。然而硝烟扰乱了计划。直到1979年,海伦才将这封信送到邓小平手中。此时,她和前夫埃德加·斯诺的报道,早已让全世界知道“红星照耀中国”。
88年前,毛泽东给任弼时和邓小平写了一封介绍信,请他们给斯洛(斯诺)夫人一个帮助,她会随军赴战地担任向外国通讯的工作。然而硝烟扰乱了计划。直到1979年,海伦才将这封信送到邓小平手中。此时,她和前夫埃德加·斯诺的报道,早已让全世界知道“红星照耀中国”。
9日,包括这封迟了42年才寄到的介绍信在内,3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照片将亮相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共同讲述和平无界。策展人黄黎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希望展现‘他人之眼’中的中国抗战。很多展品和图片是首次展出。”
首展文物中包括一批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档案资料,详细记录了苏联在抗战初期对中国的重要援助,包括物资运输路线、参战人员及牺牲细节等。展墙上有一组数据: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苏联率先提供2.5亿美元的贷款,派遣2000多名志愿航空队员,库里申科等236名飞行员血洒长空。展柜里有一份表格,上面是1940年1月初,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作战出发人员姓名。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他们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用热血浇铸中俄友谊根基。
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都会被永远铭记。开头提到的海伦,1937年4月,孤身穿越层层封锁抵达延安,用4个月的深入采访,弥补了斯诺的遗憾——独家专访了红军总司令朱德,系统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30余位中共领导人,为《红星照耀中国》提供了关键性的补充。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海伦递上了介绍信,诙谐地说:“邓小平先生,您真难找呀。”
“我们选择了大量国际友人拍摄的照片,希望展现出最真实的历史。”黄黎举例,展出的1937年1月25日的美国《生活》杂志上,刊登了毛泽东的照片,旁边还有一行英文——“毛泽东,这是他的名字,他的人头价值250000元”。
在南京大浩劫中用生命庇护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通过募捐活动、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抗战前线的民间组织,救死扶伤、用手术刀延续抗战火种的国际医疗人员,还有以笔为剑传递正义之声的外国战地记者。展厅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飞虎队、白求恩、约翰·拉贝……他们的故事按照“报道·发声”“军事·战斗”“救护·医疗”“援助·捐赠”四个单元,系统展示着跨越种族与国界的人性光辉。
记者:刘冕,邓伟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