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荔城区镇海街道镇海社区,面对背街小巷“脏乱堵”难题,丰美小区党史馆的老党员们主动请缨。他们带领30余名党员群众,上门走访劝导百余户居民,宣传环保规范停车,清理垃圾。即便遭遇不理解,仍以真诚沟通化解矛盾,最终攻克顽疾,让社区“毛细血管”恢复畅通。通过整理反馈2
荔城区创新“一室一品”老党员工作室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小工作室”撬动“大治理”
在荔城区镇海街道镇海社区,面对背街小巷“脏乱堵”难题,丰美小区党史馆的老党员们主动请缨。他们带领30余名党员群众,上门走访劝导百余户居民,宣传环保规范停车,清理垃圾。即便遭遇不理解,仍以真诚沟通化解矛盾,最终攻克顽疾,让社区“毛细血管”恢复畅通。通过整理反馈20余条居民建议,促成4条背街小巷全面改造。巷道路面平整、环境整洁优美,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丰美小区党史馆老党员工作室以“家门口的红色课堂”为定位,依托小区党史馆实体阵地,打造“学、讲、践、联”四位一体服务模式。老党员担任党史讲解员,定期开展“微党课”“楼栋微宣讲”,结合小区老物件、老照片等实物展陈,讲述革命史与社区发展变迁,带动年轻居民传承红色基因,激活小区治理“红色细胞”。
荔城区创新“一室一品”模式,在该区打造18个老党员工作室,聚焦基层治理痛点,打造“调解维稳、非遗传承、心理疏导、科技助农”等特色品牌工作室,实现“一个工作室解决一类民生问题”,推动工作室成为政策宣传的“广播站”、矛盾化解的“稳压器”、文化传承的“播种机”。在西天尾镇的“曾先锋老党员调解室”,推行“坐诊+巡诊”模式,年化解邻里纠纷、工伤赔偿等矛盾150余件;黄石社区“银雁领航工作室”打造非遗传承工作室,依托黄石文庙开展青少年公益培训40余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的“郭景国银发先锋工作室”,郭景国创建了莆田市第一个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义务咨询室,设立了咨询热线,24小时开通,无偿为300多名未成年人开展义务心理咨询,还为学校、乡村、社区未成年人先后做了300多场报告,深受孩子们欢迎。
荔城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老党员工作室”,以陈玉香为首的老党员团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融入“法院+综治中心”多元解纷格局,充分发挥退休老法官在多元解纷工作中的优势,扎实做好纠纷调解、判后答疑、释法说理等工作,广泛凝聚多元解纷力量,不断提升解纷质效。
8月24日,黄石镇江东村老党员工作室“梅韵传廉”课堂宣讲团成员、党员退休同志吴大爷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江东村老党员工作室把宣讲阵地搬到村民家门口,每周日固定开展“梅韵传廉”课堂,通过老党员讲、群众学习,极大提高宣讲效果。该工作室依托“梅妃故里”文化底蕴,打造“梅韵传廉”特色品牌,组织老党员担任文化讲解员,在梅妃纪念馆开展家风家训宣讲,结合诗词吟诵、非遗手作等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党建教育深度融合,以“梅品砺志、廉风润心”为主题,带动乡村文旅与基层治理结合。
图为黄石惠下村非遗传承班教学现场。
黄石惠下村老党员工作室聚焦“十音八乐”非遗传承,成立“银发艺传”工作小组。老党员牵头组建非遗传承班,面向村民尤其是青少年开展乐器教学、曲牌传唱等活动,策划“非遗进村居”展演,将十音八乐与红色故事结合创作新曲目,让老技艺焕发新活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长寿社区成立“阿武调解室”,提炼出“阿武调解四步工作法”助力社区基层治理。荔城区老年大学老党员工作室,以“银龄育人·文化传承”为定位,依托老年大学教育资源优势,打造“学、教、传、乐”四位一体特色平台,让老党员在文化传承与教育服务中发挥余热。
图为长寿社区离退休党支部老党员工作室老党员送学进社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老党员工作室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老党员秉承“小工作室”撬动“大治理”的理念,致力于化解各类纠纷,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温暖着人心,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通讯员:翁国城 林艳 文/图
编辑:林垦
来源:莆田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