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急眼了!拿非农数据逼宫鲍威尔,9月降息要掀桌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7 19:14 1

摘要:美国非农数据炸锅了!8月失业率飙到4.3%,创四年新高;非农新增就业2.2万人——这数儿搁中国可能就是个互联网大厂裁员的零头,但在美国,直接把华尔街吓得连夜改剧本,美联储的降息按钮怕是要按冒烟了!更刺激的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

美国非农数据炸锅了!8月失业率飙到4.3%,创四年新高;非农新增就业2.2万人——这数儿搁中国可能就是个互联网大厂裁员的零头,但在美国,直接把华尔街吓得连夜改剧本,美联储的降息按钮怕是要按冒烟了!更刺激的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经飙到99%,相当于“板上钉钉”,甚至有人赌50个基点“大礼包”。特朗普更是第一时间跳出来发推,说鲍威尔“早就该降息”,活像小区大妈催婚一样急不可耐。这哪是就业数据?分明是美国经济的“病危通知书”,而美联储手里的“降息药”,到底是救命仙丹还是慢性毒药?

一、先看这数据有多离谱:2.2万新增就业,连华尔街的“瞎猜”都赶不上

咱先掰开揉碎了说这组数据有多“惊悚”。失业率4.3%,看着好像不算太高?但你得知道,2021年美国疫情刚缓过来那会儿,失业率一度摸到3.4%的历史低位,现在这4.3%,相当于三年时间,就业市场退回到了2022年初的水平——那会儿美国还在喊“经济过热”呢!更离谱的是新增就业2.2万,市场之前预期是多少?17万!实际数儿连预期的零头(12.9%)都没达到。这种“预期差”,在华尔街堪比“考试押题全押错,最后考了个位数”,经济学家们的脸估计都被打肿了。

再看私营部门就业,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的数据更扎心:8月私营新增5.4万,不仅低于预期的6.8万,还比7月修正后的10.6万腰斩了近一半。这叫一个“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有人可能说,“2.2万好歹是正增长啊,总比负增长强吧?”但你别忘了,美国现在每个月得新增至少10万就业才能跟上人口增长,2.2万?相当于跑马拉松时鞋带开了,不仅没往前跑,还往后退了两步。

更搞笑的是市场反应。数据一公布,美股三大股指集体跳水,道指跌了2%,纳斯达克跌了2.5%,仿佛华尔街集体被抽了一耳光;美元指数跌得像坐滑梯,从104直接干到103以下;黄金却涨疯了,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一度突破21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这哪是投资,分明是资本在集体“用脚投票”:“美国经济不行了,赶紧买黄金避险!”

二、就业崩了,到底是谁的锅?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成了笑话?

光骂数据没用,得搞清楚:美国就业市场为啥突然拉胯?有人说是“季节性因素”,8月天气热,大家不爱找工作。但你见过哪个“季节性因素”能把新增就业从7月的7.9万(修正后)直接干到2.2万?这可不是“换季感冒”,是“急性肺炎”。

咱先看特朗普天天吹的“制造业回流”。他上任后又是加关税又是喊口号,说要让工厂搬回美国。结果呢?8月制造业就业人数不仅没增,反而减少了1.5万!为啥?企业不傻啊!关税加了一轮又一轮,原材料成本涨上天,中国工厂的货又好又便宜,美国本土工厂造出来的东西谁买?就拿特斯拉来说,上海工厂的Model 3成本比德州工厂低20%,马斯克要是把生产线全搬回美国,怕是要被股东骂死。所以企业宁愿裁员也不扩产,“制造业回流”?回了个寂寞!

再看服务业——美国经济70%靠消费,服务业本该是就业“压舱石”。但现在服务业也不行了:零售、餐饮、酒店这些行业新增就业加起来不到1万。为啥?老百姓兜里没钱了啊!前两年美联储印钱发福利,大家大手大脚花钱,现在补贴没了,通胀虽然从9%降到3%,但物价基数已经涨上去了:超市里一块面包比2020年贵50%,一加仑汽油比三年前贵30%,房租更是每月涨,工资却没动静。以前周末还能下馆子,现在改成在家啃面包;以前一年旅游两次,现在改成小区遛弯。服务业老板一看流水:“得,别招人了,先把服务员裁两个吧!”

还有个隐藏原因: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发钱太狠,不少人养成了“躺平”习惯——有手有脚就是不上班,靠着政府补贴过日子。现在补贴没了,想找工作却发现:自己会的技能过时了(比如传统工厂工人不会操作机器人),愿意干的活儿工资太低(比如餐厅服务员时薪才15美元,扣完税不够房租),高工资的活儿又干不了(比如程序员要求会AI,自己只会Excel)。这就像钥匙配不上锁,岗位空着,人也闲着,就是凑不到一块儿。特朗普天天喊“让美国人工作”,结果是“美国人想工作,但不会工作;企业想招人,但招不到人”,这尴尬不?

三、美联储被逼到悬崖边:降息是救市,还是给美国经济“打吗啡”?

就业崩了,压力全到美联储身上了。鲍威尔现在的处境,比风箱里的老鼠还难受:左边是通胀(虽然降到3%,但离2%的目标还差得远),右边是就业(失业率4.3%,新增就业崩了),中间还有特朗普天天在社交媒体上“催命”。

为啥市场这么笃定美联储会降息?因为这是美国经济的“祖传手艺”——只要经济一不行,就降息放水。2008年金融危机,降息到零利率;2020年疫情,直接印钱到资产负债表扩到9万亿美元;现在就业不行了,自然想到“降息大法”。荷兰国际集团预测:9月、10月、12月各降25个基点,2026年初再降50个基点;美国银行更狠,说2026年“可能更大幅度降息”。这哪是降息,是“降息马拉松”,要把利率从现在的5.25%-5.5%一路干到3%以下?

但问题来了:降息真能救就业吗?理论上,企业贷款成本低了,可能扩产招人。但现实是,企业现在缺的不是钱,是订单!你给它低息贷款,它拿去干嘛?存银行吃利息(美国银行存款利率还在4%以上)?还是买国债(10年期美债收益率虽然跌了,但还有4%)?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零利率那么多年,中小企业该倒闭还是倒闭,就业市场慢悠悠恢复了十年,这次能不一样?

更危险的是“零利率依赖症”。要是这次降息停不下来,2026年真降到零利率,下次经济危机拿什么救?总不能学日本搞负利率吧?到时候老百姓存钱还要倒贴钱,那才是真的“钱存银行等于给银行打工”。而且降息会让美元更弱,别的国家一看美元贬值,赶紧抛美债(中国已经连续6个月减持美债了),到时候美国发国债没人买,只能靠美联储自己印钱买,这不就是“债务货币化”?最后通胀卷土重来,老百姓手里的钱变成废纸,那才是真的“芭比Q”。

四、特朗普的“逼宫”:美联储成了总统的“提款机”?

说到降息,就绕不开特朗普。这哥们儿从上台就没停过骂鲍威尔,说他“不懂经济”“加息太快”,现在就业数据差,更是拿着数据当令箭,发推说“鲍威尔早就该降息”。这哪是总统对美联储的“建议”,是赤裸裸的“逼宫”!

美联储按理说该独立决策,不管总统怎么喊。但特朗普这届不一样,他把美联储当成了自己的“政治工具”——2024年大选要到了,就业差意味着选票少,所以必须逼着美联储降息,让经济数据好看点,好给自己拉票。这就像公司老板为了上市,逼着财务总监改报表,财务总监要是不从,就得卷铺盖走人。

但美联储要是真成了总统的“应声虫”,麻烦就大了。美元之所以是世界货币,靠的就是美联储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大家相信美元不是随便印的。要是美联储跟着总统的指挥棒转,今天为了选票降息,明天为了股市印钱,以后谁还敢信美元?别的国家可能加速抛美债,人民币、欧元趁机抢地盘,到时候美国想薅全世界羊毛都薅不动了。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自己的政策就是就业差的“帮凶”。他加关税导致企业成本上升,退群毁约搞得盟友离心离德,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产品失去海外市场——这些操作下来,就业市场能好才怪!现在倒好,锅全甩给美联储,说鲍威尔“降息太晚”,这脸皮厚度,怕是比华尔街的铜牛还厚。

五、美国老百姓:失业率4.3%背后,是房贷7%的痛

数据是冰冷的,但老百姓的日子是滚烫的。失业率4.3%看着不算太高,但这里面藏着多少辛酸?

先看“就业质量”。美国劳工部统计失业率时,只要你一周工作1小时就算“就业”。所以这里面有多少人是“被迫兼职”?比如本来想找全职,结果只能打零工;有多少人是“隐性失业”?比如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干脆在家啃老,没被统计进去。美国劳工统计局自己都承认,“真实失业率”(U-6)比公布的4.3%高得多,可能在8%以上!

再看房贷。美国30年固定房贷利率还在7%左右徘徊,2020年的时候才2.6%。啥概念?一套50万美元的房子,2020年每月房贷1980美元,现在要还3327美元,每月多还1347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服务员半个月工资!不少人还不起房贷,只能把房子挂牌出售,8月美国成屋销售量同比降了15%,房价也开始跌,这不是“次贷危机”前兆是啥?

还有退休金。美国老百姓退休了就靠401(k)账户(类似中国的养老金),里面大部分钱投在股市。现在美股跌了,账户余额跟着缩水。得州有个退休教师跟媒体吐槽:“我账户里的钱少了2万美元,本来计划明年去欧洲旅游,现在只能改成去隔壁州逛公园了。”

最惨的是年轻人。刚毕业找不到工作, student loan(学生贷款)要还,房租要交,父母也帮不上忙(自己退休金都缩水了)。纽约大学毕业生艾米丽说:“我投了200份简历,只收到3个面试,其中两个是 unpaid internship(无薪实习)。现在只能在星巴克打零工,时薪17美元,扣完税连房租都不够,每天都在焦虑要不要搬回乡下跟父母住。”

六、对比中国:稳就业,才是真本事

说到就业,咱不得不提中国。虽然中国也有就业压力,比如年轻人失业率(16-24岁)一度比较高,但政府一直把稳就业放首位,没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施策:给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2万亿元),搞职业技能培训(去年培训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超2000万人次),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灵活就业(比如支持直播带货、网约车司机这些新职业)。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从袜子到芯片,从玩具到高铁,啥都能造。制造业稳了,就业就稳了;制造业升级了,还能创造高端岗位。不像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太严重,服务业一感冒,整个就业市场就发烧。

最近看到个新闻:浙江政府组织企业去云南、贵州招人,包高铁、包住宿,还给新员工发“就业补贴”;广东为了留住农民工,给企业发“稳岗补贴”,员工干满6个月就奖励企业每人3000元。这种对就业的重视程度,美国得学着点——与其天天喊口号“让美国人工作”,不如踏踏实实给企业减负,给劳动者培训,这才是真本事。

结语:降息救不了美国,该醒醒了

美国非农数据炸锅,本质上是经济结构性问题的集中爆发:制造业空心化、服务业疲软、劳动力供需错配、政策短视……美联储降息或许能短期救市,但就像给病人打吗啡,止痛不治本,还会上瘾。特朗普的“逼宫”更是把美联储的独立性按在地上摩擦,长期来看,美元信用、美国经济霸权都可能因此受损。

而最该被同情的,是那些在数据背后挣扎的美国老百姓——他们没做错什么,却要为政客的短视、企业的贪婪、美联储的犹豫买单。

最后说句大实话:就业不是数字游戏,是老百姓的饭碗;经济不是股市K线,是柴米油盐。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把就业稳住,把老百姓的日子过好,才是真本事。至于美联储的降息按钮?按吧,按到最后,可能发现救的不是经济,是自己的“政治命”。

来源:倪卫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