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博会·观察|机器人踢足球:一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实战考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7 21:34 1

摘要:球场上,红队一名机器人球员踱着小碎步带球前行,蓝队2名机器人球员加速上前拦截。突然,蓝队一“球员”不慎绊倒队友,自己也摔倒在地,倒下瞬间又把红队“球员”干翻在地。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光红 龙帆

球场上,红队一名机器人球员踱着小碎步带球前行,蓝队2名机器人球员加速上前拦截。突然,蓝队一“球员”不慎绊倒队友,自己也摔倒在地,倒下瞬间又把红队“球员”干翻在地。

9月5日下午,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一场3对3机器人足球赛上出现了这样一幕。赛场外四周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众多围观者见此情景,不由得捧腹大笑。

当天至9月7日,作为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在渝举行。整个赛程中,机器人球员有模有样学着人踢足球,但它们动作僵硬迟缓、各种“人仰马翻”的笨拙形象却深入人心。有人戏言,这不是在“踢球”,应该叫“小孩子过家家”。

9月6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现场,“绿茵小将”射门。首席记者 龙帆 摄

但其实,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赛事:这些钢铁“球员”不是靠人用遥控器操控,而是完全依靠AI自主完成比赛。它们的比赛,实际上是一场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实战考试,一次关乎产业未来的技术“练兵”。

一群“笨拙”的机器人球员

9月5日15:05,第一场3对3赛制的小组赛开踢。

裁判哨声一响,6台身着红色球衣或蓝色球衣的机器人不用人遥控,自己踱着小碎步整齐登场列队。

开场哨声正式响起,红蓝两对“球员”开始左看右看寻找足球。一瞅见足球,纷纷跑过去。说是跑,其实还是踱着小碎步,比人走路还慢。

蓝队一名“球员”抢先碰球,球滚了约1米远,两队4名“球员”赶紧加速上前围抢。没成想,蓝队一“球员”直接绊倒了俩队友,自己也摔了个仰面朝天。好在它们反应不慢,弓着身子、用手掌撑地,慢悠悠又稳稳地站了起来。

9月6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现场,选手将受伤的"小家伙”拖下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

比赛继续。红队一名“球员”抢下球,直奔蓝队球门而去。对面蓝队一名“球员”见状,赶紧上前拦截。两“人”瞬间上演“双脚夹球抢断大战”。混乱中,背对自家球门的蓝队“球员”,后退时居然用脚后跟把球磕进了自家球门——乌龙球诞生!

赛场上,机器人的“小迷糊”时刻还有不少:盘带射门跑偏,球压根找不着球门或己方队员;走着走着,有“球员”突然踉跄倒地;有“球员”抢球抢得晕头转向,直接撞上场边围挡;护球时,自家队员有时太“团结”,3队友全挤到球边,互相挡路,进攻直接“卡壳”;偶尔遇上对方空门,却磨磨蹭蹭不射门,急得观众直跺脚……

9月6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现场,“绿茵小将”进球,绕场庆祝。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当然,这些钢铁“球员”在赛场上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它们能自主拼抢、断球、防守、反击、射门,跌倒了都能自己爬起来。

9月6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现场,开小差的“绿茵小将”和观众互动。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在6日下午举行的5对5决赛中,出现了这样一幕:红队“球员”带球到达对方禁区外,蓝队“守门员”赶紧出来拦截,却没能拦住。红队“球员”趁势突破到球门线边缘,另一名蓝队“球员”见势不妙,急忙来抢球。双方你来我往争夺几回合后,红队“球员”轻点一脚,准确地将足球送进了球门。

9月6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现场,“绿茵小将”射门进球。首席记者 龙帆 摄

“整体来看,机器人踢足球虽然显得很笨拙,远不能和人相比,但它们能够在赛场上自我决策、自主完成一些技战术动作,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市民蒋浩观看了比赛后点评道。

一场意义深远的考试

其实,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是迄今为止全球第2个人形机器人全自主足球赛事。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则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全自主足球赛事。

本次赛事中,来自中国、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6名选手,所使用的均为中国企业研发的同一款机器人。它身高1.2米,本体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参赛队伍利用算法等技术编程,设定不同的进攻和防守策略,赋予机器人踢足球的“大脑”,让其在赛场上能“随机应变”、自主决策。

但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现阶段,机器人踢球比的还不是观赏性,而是运控、感知和决策这三样东西,本质上是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代码架构与算法策略的科技较量。”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队长杨可畅说。

机器人的运控,是指运动能力,决定了机器人能走多快、有多灵活;感知,主要指视觉。如果机器人的视觉不行,那就看不清、定位不好、踢不准;决策,就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动作。如果决策不行,机器人就会做出错误判断,用错技战术动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赛队伍只需在赛前对机器人进行编程调整,机器人就能靠AI程序算法独立完成整场比赛。每一场比赛,当机器人球员在赛场上比拼时,场下的参赛选手们都要紧盯“球员”在场上的表现。他们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密密麻麻的代码正悄然运行。

9月6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给“小家伙”补充体能。首席记者 龙帆 摄

马来西亚选手谢静卉告诉记者,团队要尽量记下机器人所有失误动作,以便及时优化算法和策略。

经过激烈角逐,9月7日下午,本次赛事落下帷幕,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以6:0大比分战胜泰国队伍BART LAB,夺得3对3比赛的冠军。该队队员闫松表示,决赛中,对手机器人球员在下半场出现了定位、视觉、站位等方面的问题,没能及时解决。“而我们的机器人表现一直比较稳定,偶尔有问题,我们也及时地把它拉下场快速解决。”

9月6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现场,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当前,具身智能机器人热潮汹涌,但相关技术水平究竟如何,还需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而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就是一个实战考场。”RCAP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主席周长久说。

折射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这次赛事的意义,并不止于此。

作为参加了多次机器人足球赛的选手,杨可畅清楚地记得,去年10月下旬举行的2024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时,中外参赛选手都是采用遥控方式进行2对2的机器人比赛。

“而今,仅过去不到1年时间,机器人就能全靠AI自主参赛了。”他感慨,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谓突飞猛进。

“这次赛事,提供了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让世界看到了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看到了中国机器人在本体和运动控制上的优势,让中国机器人的硬件能力有机会成为各国科研、算法研究的重要支撑。”周长久表示。

本次赛事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产学研深度融合,统筹机器人与工业类赛事的组织与协调,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构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机器人与AI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而这次赛事的举办地重庆,也将受益。今年,重庆推出了32个“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涵盖了制造业、农业、智能建造等多个领域。目前,重庆已形成研发、整机制造、应用服务等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初步勾勒出机器人技术融入实体经济的生动图景。赛事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认为,重庆机器人产业已打好基础,这次赛事搭建了全球技术交流与展示的优秀平台,有助于促进重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快速迭代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