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抛弃幻想重回现实,各国海军采购新型护卫舰,转向传统造船大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7 23:54 1

摘要:曾几何时,当西方世界的海军进入更新换代之时,对己军事科技有信心满满,而又对自己钱袋子极为吝啬的欧洲国家,纷纷自行研制或采购了看似“高大上”,但在成本上又经历压缩的新型护卫舰。

曾几何时,当西方世界的海军进入更新换代之时,对己军事科技有信心满满,而又对自己钱袋子极为吝啬的欧洲国家,纷纷自行研制或采购了看似“高大上”,但在成本上又经历压缩的新型护卫舰。

比如,英国海军的23型,西班牙海军的F-100“巴赞”级,挪威海军的“南森”级,丹麦海军的“伊万·休特菲尔德”级,德国海军的MEKO系列护卫舰,以及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欧洲多功能护卫舰(FREMM)……这些护卫舰往往采用了时下流行的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等等新型武器系统。

但问题是,这些护卫舰或采用大量民标,以及所谓低成本的成熟技术,所以这些护卫舰留下了诸多概念和传说之后,却在实战方面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挪威的“南森”级四号舰“英斯塔”号,就因为与邮轮碰撞后报废沉没;德国F-124型护卫舰首舰“萨克森”号,在发射“标准-2”防空导弹时居然在垂发单元中爆炸;丹麦的“伊万·休特菲尔德”级护卫舰首舰,在红海上在面对来袭飞行器时,居然出现了“卡壳”的问题。

所以,当欧洲海军需要更新换代之时,曾经雄心万丈的欧洲国家似乎又开始抛弃之前的各种理想,不得不重新回到现实,重新向传统的造船大国进行购买。比如,挪威就改从英国采购26型护卫舰,希腊则从法国购买了“贝尔哈拉”级(FTI)护卫舰,波兰海军也从英国引进了31型护卫舰技术自行制造……如今,丹麦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将从德国采购GMF-120型护卫舰。

而且,此次丹麦采购新型护卫舰,不仅不再一味追求所谓“国产”装备,更是在排水量上与目前的流行趋势背道而驰。丹麦人不再继续追寻护卫舰大型化,与诸多国家新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超过7000吨的水平相比,GMF-120型的排水量大概只有5000余吨,甚至比之其现役的“伊万·休特菲尔德”级还小了1600吨左右。

根据《海军新闻》的估计,GMF-120型长为121.1米,宽为19米,吃水则为5米。而现役的“伊万·休特菲尔德”级的长则是138.7米,舰宽19.8米,吃水深度6.5米。不过GMF-120型虽然排水量变小了,但在武备系统方面,丹麦人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进行缩减。继续保留8座8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而两座12联装的装MK-56垂直发射系统(用于发射“海麻雀”近防导弹),则被2座21联装的MK-49发射装置取代(用于发射“海拉姆”近防导弹)。反舰导弹则由2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改成了6座双联座RBS-15反舰导弹。舰炮还是意大利的76毫米“奥托”炮,以及3座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30毫米“海蛇”自动炮。

此外,GMF-120型配备了泰雷兹NS200有源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提供最远达400公里的4D监视能力(方位角、仰角、距离和全多普勒)。而为了增强反潜作战能力,GMF-120型护卫舰海配备了拖曳式线阵列和可变深度声纳,另外还安装着舰壳声呐。该护卫舰还将配备轻型鱼雷发射管。同时,宽大的飞行甲板,以及双机库,可以搭载1架10吨级直升机和多架无人机。

可以说,GMF-120型在整体排水量大幅缩减的前提下,无论是武备还是各种传感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或许,这对于丹麦人来说,这才是回归传统带来的最大好处。

来源:观察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