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看,深圳已经把“白色”改成“蓝色”,塔巴,今年的第16号台风,昨晚刚在南海蹦出来,今天就要往广东冲。
9月7号一大早,被手机连震吵醒。
一看,深圳已经把“白色”改成“蓝色”,塔巴,今年的第16号台风,昨晚刚在南海蹦出来,今天就要往广东冲。
我脑子里第一秒冒出的不是风多大雨多大,而是——老板今天还能让我居家吗?
打开群聊,已经有人甩出南沙客运港停运截图,另一个人在问“地铁还开不开”。
广州气象台还没把白色升级,但谁都不敢赌。
台风这种事,最吓人的永远不是风力,是人突然失序的日常生活。
去年韦帕来,有人堵在科韵路隧道两小时,出来一看,方向盘都快拧出水。
前车之鉴摆那儿,谁敢赌?
我冲到楼下全家抢面包,结果只剩三袋红豆吐司。
收银员笑着说,阿姨提前两小时就来囤货了。
隔壁小卖部的矿泉水被搬得只剩大桶4L装。
风还没起,超市的慌乱已经像前菜。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台风其实不是天气新闻,是城市情绪放大器:平时懒得打理的排水口、忘了买的手电、根本想不到的请假理由,一下子都被拽到台前。
我把能拎的东西拎回家,给窗台的花盆加了铁丝固定。
顺手刷微博,看到惠州海边民宿老板直播把吊床全搬进仓库,旁边那条狗蹲着摇尾巴。
评论区全是“赶紧,别等风真来了”。
再往下刷,广铁已经提前把9月7晚上到8号中午进海南的动车全部停运。
有人在下面哀嚎“我的椰梦长廊没了”,立马有人回:“命还在,椰梦还能再拍。
”
一句话,把我逗乐了,也把紧张戳破。
台风面前,段子是民间防线的第一道闸。
两点左右,风开始像人叹气一样推窗户。
朋友圈开始竞赛:谁家的雨披先飞,谁家的绿萝连根拔起。
我住27楼,听那风声像有人拿钢丝刷玻璃,一秒都不敢靠近。
厨房飘出隔壁邻居煎葱油饼的味道,他居然还有心做饭。
香味穿墙过来,竟觉得像信号:风再大,饭还是要吃,生活不能被按下暂停键,只是在临时换节奏。
傍晚,雨横着抽阳台,像有人拿水管对着我扫。
我守着微博不停刷水位。
白云区那边有路段淹到小腿,视频里一个小哥举着手机边走边骂“排水口又被树叶堵了”,弹幕齐刷刷飘过“每年都说清,每年都堵”。
突然一下,我就懂了,台风年年有,真正的考验是城市到底有没有肯年年改的耐心。
夜里十二点多,风小了些,我下楼扔垃圾。
楼道口遇到保安叔,他指给我看他绑好的电动车,说“别小看两道尼龙扎带,10级风也掀不动”。
我问你不累吗,他嘿嘿笑:“台风不过夜,日子要过夜”。
我拎着空垃圾袋往回走,突然觉得他那句话比气象台一百个专业词汇都顶用。
说到底,塔巴不是来折腾一座城的,它更像一面镜子,把每条裂缝都照得清清楚楚:哪里排水慢,哪里物资少,哪里的人心最慌。
它走之后,风停雨住,可能很快又有人把教训忘光。
但我知道,至少在今晚,有人把花盆用铁丝拧了三圈,有人提前跟老板申请居家办公,有人默默给爸妈多打了一个电话。
台风不能让人类长记性,可它能让记忆被翻出来晾一晾——这大概是我们唯一战胜它的方式。
风彻底停了的那一刻,我打开窗,一股被雨洗过的土腥味扑进来。
楼下积水倒映路灯,像破碎的金色碎钻。
有人骑车经过,轮子划开一条水花裂缝——城市在夜里重启。
我忽然想起收银员那句话:阿姨凌晨就来抢吐司。
那袋红豆吐司现在就在我桌上,我只拆了一片,舍不得吃,因为它提醒我:风雨来的时候,人最先抢的永远是明天。
来源:一心一意百灵鸟0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