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7年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一个身材清瘦却气质坚毅的男子,稳步走向那架冰冷的绞刑架。他,就是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此时,他年仅38岁 。
1927年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一个身材清瘦却气质坚毅的男子,稳步走向那架冰冷的绞刑架。他,就是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此时,他年仅38岁 。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幼年的他命运多舛,出生前父亲就已离世,不满两岁时母亲也撒手人寰,是祖父李如珍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成长于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惨痛事件,在他心中种下了救国救民的种子。1913年,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求学,在那里,他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潮,思想逐渐发生转变。
1916年,李大钊回国,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1918年,一战结束,当众人都在为协约国的胜利欢呼时,李大钊却保持着深刻的思考,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指出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他目光如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将给中国带来的曙光,也因此奠定了他“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地位。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相约,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展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李大钊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党的事业中,每月近一半的收入都充作党的活动经费,剩下的也大多用来资助贫困青年。
然而,李大钊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军阀的恐慌和仇视。1926年3月,他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这让他成为了反动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授意京师警察厅出动军警300余人,闯入东交民巷,将李大钊和数十位革命同志逮捕。
李大钊入狱后,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坐老虎凳、竹签钉手指、电椅电击……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透露半点组织秘密。一无所获的军阀给他纸笔,妄图让他自己交代“罪行”,李大钊却借此机会酣畅淋漓地写下了一篇长文,坦然回顾自己革命的一生,阐述心中能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展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
1927年4月28日,是李大钊生命的最后一天。当反动军阀宣布对他执行绞刑时,他没有丝毫畏惧,第一个从容走上绞刑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慷慨激昂地对其他19位革命者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刽子手残忍地3次收紧绳子,对他进行折磨,整整持续了40分钟,但李大钊始终泰然自若,以顽强的意志承受着剧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大钊的英勇就义,是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他为追求革命真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坚定地选择为理想事业献出生命,他的事迹和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
如今,国家博物馆收藏着那座残害李大钊的绞刑架,编号为0001号文物,它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悲壮的历史,不要忘记无数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烈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在新时代,我们更应传承和弘扬李大钊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来源:欢快暖阳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