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202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目标。在提振消费的进程中,要更精准地锚定不同消费群体的独特需求。调查发现,近年来青年群体的健康消
转自:黑龙江日报
魏翔 魏萱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202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目标。在提振消费的进程中,要更精准地锚定不同消费群体的独特需求。调查发现,近年来青年群体的健康消费需求显著上升,同时他们的收入预期乐观程度稳定地高于中老年群体,青年健康消费正在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增长极。因此要精准定位青年群体,充分发挥青年健康消费持续周期长、累积效应强、带动作用大的特点,探寻青年健康消费新路径,大力推动消费领域的提质扩容。
青年健康需求明显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因久坐、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生活方式呈现免疫力下降、慢性疲劳等亚健康状态。青年群体迫切需要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和可持续的健康管理,如中医养生、体质调理、慢性病防控等保健服务。
中医养生出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青年群体对中医养生理念的接纳程度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具体体现为供需双侧的良性互动。需求侧方面,社交媒体赋能传统养生文化传播,推动艾灸、药膳食疗、八段锦等传统中医养生方式在青年群体中形成文化热潮。三甲医院的推拿科、针灸科等科室的就诊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群体展现出对养生服务的强大购买力。供给侧方面,众多中医老字号企业和健康服务企业纷纷强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品牌形象建设,不断提升养生产品在青年消费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青年健康消费存在供需矛盾
当前,基层中医保健服务供给体系与青年群体健康需求之间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错配。现有中医保健服务仍以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管理为核心框架,服务内容与流程高度标准化,未能有效满足青年群体诸如体质调理、慢性病预防等个性化需求。二是产品开发滞后。针对青年熬夜综合征、职场压力症候群等新型健康风险的“治未病”产品供给不足。三是体验创新不足。青年群体为情绪消费的意愿很强,但当前中医药健康产品在趣味性方面的服务特性明显不足,缺乏增强青年消费黏性的服务产品。
青年群体对中医养生等健康消费的认知也存在偏差:一方面,青年群体对中医养生等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多是依赖网络宣传跟风消费;另一方面,青年群体的养生消费通常不受商品逻辑驱动,而是受到网络情绪的支配,试图通过从众消费的手段安抚健康焦虑,将健康消费异化为情绪调节工具,存在“合群即养生”的认知偏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健康服务企业的市场销售过度依赖流量驱动,刻意迎合青年健康消费的认知偏差,简化服务流程、淡化论治原则、过度强调服务的情绪价值,致使青年群体的“快餐式养生”泛滥。相应地,青年消费群体的体验不佳会进一步降低健康消费的青年渗透率。
撬动与激发青年健康消费的路径
青年群体对“健康即生产力”的认知正在不断增强,健康消费在未来将成为青年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生产性消费。通过促进青年健康消费打通消费堵点,促进高质量消费,有利于将可选服务转化为刚性消费,为提振消费作出新贡献。
有效激励青年健康服务的供给创新。借助服务消费场景创新政策,实施青年健康消费场景培育行动。引导相关企业开发“中医+数字体验”“养生+社交空间”“药膳+零售融合”等场景消费,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沉浸式健康消费产品。围绕中医药文化、非遗养生、数字康养等内容出台健康研学、国风康养、青年药膳等新型文旅融合项目的鼓励政策,将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打造青年健康友好型城市结合起来。
推进青年健康消费的公共服务建设。试点将“青年群体亚健康干预”纳入本地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在高校、园区、写字楼等青年聚集地设立“青年健康驿站”,提供体质辨识、亚健康干预、心理咨询、中医保健等公共服务。
不断优化青年健康供给的政府监管。重点整治中医养生等保健服务的市场环境,纯洁产品广告的营销生态,利用大语言模型等科技手段识别、追踪和检测该领域的网络过度宣传,建立青年健康消费市场的动态反馈机制。
持续激活青年健康市场的有效投资。探索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形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青年健康消费的大型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例如,提供引导基金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数字疗愈、运动休闲、社区康复等新型消费领域。引导银行、保险、创投机构通过消费信贷和专项融资等举措支持“健康场景+青年市场”的大型投资项目。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
◎调研小结
有效激励青年健康服务的供给创新。借助服务消费场景创新政策,实施青年健康消费场景培育行动。引导相关企业开发“中医+数字体验”“养生+社交空间”“药膳+零售融合”等场景消费,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沉浸式健康消费产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