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拍“女子砸保时捷抓小三”被拘,咎由自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07:31 3

摘要:该视频系某租赁汽车公司老板付某,伙同田某某、陈某某,为吸引流量、博取眼球,策划并演绎拍摄的一起“抓小三砸豪车”虚构闹剧。目前,3人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近日,一段“情侣街头激烈吵架,女子怒踩保时捷挡风玻璃”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引发舆论热议。但随着警方介入,这场“大戏”的真相旋即被揭开。

据贵阳公安9月6日消息,该视频系某租赁汽车公司老板付某,伙同田某某、陈某某,为吸引流量、博取眼球,策划并演绎拍摄的一起“抓小三砸豪车”虚构闹剧。目前,3人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又一起为流量而造的荒诞闹剧,参与者被行拘,也是咎由自取。如今短视频盛行,平台上各类为博流量突破底线的操作早已不新鲜。此次“砸保时捷抓小三”的戏码,只是同类乱象的又一缩影。

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明确,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而这起顶风作案的摆拍闹剧,显然与上述要求背道而驰。

一段时间以来,这类现象并不罕见。此前,曾有博主炮制“商场保安徒手接住坠楼婴儿”的假视频,靠夸张情节收割关注;一些网红以“卖惨助农”骗取同情,推销假冒产品;还有人摆拍“骑手带患病子女跑单”等,靠撩动大众情绪制造热点。

这类行为的危害远超“博眼球”本身,严重扰乱了网络传播秩序,让虚假信息混入真实信息空间。公众基于对内容的信任接收、传播,在真相曝光后却发现被欺骗,长此以往,难免会削弱其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

更糟糕的是,此举还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当用心记录真实生活的创作者无人问津,靠摆拍博眼球的账号却能收获粉丝,整个内容生态便会逐渐被虚假裹挟。

这些网络投机分子把内容创作简化为流量算计,至于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是否尊重事实、是否伤害他人,全被抛诸脑后,本质是价值理性的严重缺失。

事实上,这类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次付某3人因自导自演虚假视频,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正是对这一法条的生动诠释,也向所有试图靠虚假内容博流量者敲响了警钟。

终结这类闹剧,关键要从根本上提高其违法成本。相关部门不妨借“清朗”行动,严格落实“黑名单”制度,避免他们改头换面继续作恶。

平台也要切实把好第一道关,完善审核流程,精准识别虚假内容,同时拓宽举报渠道,对核实的虚假内容第一时间下架并追溯源头。

当违法必受惩、造假无空间的共识真正形成,网络内容生态或许才能真正跳出摆拍造假的怪圈。

来源:热点情报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