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基斯坦第一装甲师是巴陆军最核心的突击力量,以其高度的战备状态和强大的火力著称,主要针对印度方向,承担战略反击和决定性突击任务;
巴基斯坦第一装甲师是巴陆军最核心的突击力量,以其高度的战备状态和强大的火力著称,主要针对印度方向,承担战略反击和决定性突击任务;
它成立于第二次印巴战争前夕(1965年9月),是巴陆军为应对印度装甲部队威胁而组建的首个装甲师,初期装备美制M48坦克。他参加多场战役,取得一定的战绩,损失也不小;
和平时期,他长期驻防旁遮普省锡亚尔科特-古杰兰瓦拉走廊,作为应对印度西部军区的战略威慑力量。
他隶属巴基斯坦陆军第 IV 军(4 Corps),总部位于旁遮普省的拉希姆亚尔汗。作为巴基斯坦陆军的战略预备队和“王牌”装甲部队,用于在关键战线上实施毁灭性的装甲突击,突破敌方防线,并扩大战果。
格言: “Men at Arms”(执戈之士),体现其精锐和常备不懈的特性。
一个标准的巴基斯坦装甲师采用合成化编制,整合装甲、步兵、炮兵、防空和支援单位。
总人数: 约 15,000 - 18,000 人。主要下属单位(旅级):
3个装甲旅: 每个旅下辖2个装甲团(坦克营)和1个机械化步兵营。这是师的进攻矛头。
1个机械化步兵旅:下辖1个装甲团和2个机械化步兵营,提供步兵支援和巩固占领区域。
1个师属炮兵旅:提供全师所需的间接火力支援。
1个防空司令部:负责师级的野战防空。
各种作战支援和后勤支援单位: 包括侦察营、工兵团、通信营、电子战单位、医疗队和后勤维护部队
师部/主要基地: 马姆杜(Mamoon) Cantonment,位于旁遮普省的巴哈瓦尔布尔(Bahawalpur)地区:该驻地正对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沙漠门户,处于一个能够快速向南(指向印度的信德邦和古吉拉特邦)或向北(指向印度旁遮普邦)机动的中心位置,是巴基斯坦南部打击群(Southern Strike Corps)的关键组成部分。
所以,第一装甲师装备巴陆军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
阿拉姆吉尔(Al-Khalid/I): 中巴联合研制的主战坦克(基于中国MBT-2000),装备125mm滑膛炮,是师的主力坦克,数量最多。
T-80UD: 从乌克兰采购,性能优异,装备125mm滑膛炮,是另一核心主力。
VT-4(哈立德-I/后续型号): 近年来从中国引进的先进三代半坦克,装备125mm滑膛炮、先进装甲和火控系统,正在逐步列装,将成为未来的精锐力量。(可能还有部分)85-IIAP 和 T-69/59 升级型,但在一线精锐师中可能已逐步被替代;
装甲车(AFVs):
M113 系列: 美制装甲运兵车,各种改进型号,是机械化步兵的主要输送工具。
Talha 和 Saad: 巴基斯坦在M113基础上本地化生产的装甲运兵车。
MAXRPRO 防地雷反伏击车: 用于侦察和安全任务。
M109A5/A2: 美制155mm自行榴弹炮,是炮兵旅的主力。
SH-15: 中国制155mm车载榴弹炮(卡车炮),近年新引进,机动性强。
牵引火炮:M198美制155mm牵引榴弹炮;中国制59-1式 130mm加农炮。
A-100: 中国制300mm多管火箭炮,射程远,威力大,提供面杀伤和远程打击能力。(估计这个装备军级火力单位,不可能配属给装甲师。)
KRL-122: 巴基斯坦本土开发的122mm火箭炮。(这个型号倒是不错的师级火力支援)
M163 Vulcan: 美制20mm6管自行高射炮,用于低空近距离防御。
ANZA 系列(II / III)便携式防空导弹(MANPADS): 巴基斯坦本土生产(在中国“前卫”和法国“西北风”技术基础上发展),广泛装备步兵单位。
FM-90: 中国制中/低空野战防空导弹系统,是师级区域防空的主力。
LY-80 (HQ-16出口型): 中国制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可能配属给军一级,但为师提供更高层的防空保护伞。
Baktar-Shikan(“幻影”): 巴基斯坦版中国“红箭-8”反坦克导弹,车载、步兵或直升机搭载,是主力反坦克武器。
HJ-8 / HJ-12: 直接进口的中国“红箭-8”和更先进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系统。
TOW(陶式): 美制线导反坦克导弹,装备于一些M113装甲车和直升机上。
巴基斯坦陆军拥有综合电子战(EW)和信号情报(SIGINT)系统,但具体型号和编制属于高度机密。但是,第一装甲师属于精锐部队,必然配属先进的电子战单位用于通信干扰、侦听和电子防护;
巴基斯坦第一装甲师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重型合成化部队,其装备体现了 “中美合璧” 的特点,以中巴合作的主战坦克(哈立德、VT-4) 和美欧提供的火炮及平台(M109, M113) 为核心。其部署位置直指印度软肋,是巴基斯坦维持对印常规力量威慑、尤其是执行“冷启动”战略下快速反击任务的关键支柱。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来源:熊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