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网络举报辟谣宣传周】“自媒体”发布虚假信息典型案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08:42 1

摘要:谣言内容:无专业背景的短视频创作者,东拼西凑网络零散信息,以“网红医生”身份发布“视力恢复技巧”相关内容,宣称其方法可让高度近视人群视力显著改善,甚至实现近视根治。

一、“伪专业”信息误导公众类案例

1

医疗领域虚假科普案例

谣言内容:无专业背景的短视频创作者,东拼西凑网络零散信息,以“网红医生”身份发布“视力恢复技巧”相关内容,宣称其方法可让高度近视人群视力显著改善,甚至实现近视根治。

官方辟谣: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明确指出,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根治近视的方法,近视矫正手段(如佩戴眼镜、激光手术等)仅能控制度数增长或改善视觉质量,无法逆转近视病理状态。

案例警示

警惕无专业资质(如医师资格证、相关领域执业证书)人员发布的健康科普内容,涉及疾病治疗、身体调理等关键健康问题时,需咨询正规医疗机构专业人员,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而延误健康决策。

2

金融领域虚假人设诈骗案例

谣言内容:不法分子通过包装打造“国家某某活动评审”“世界500强企业背后培训师”“资深理财规划师”等虚假高端人设,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分享“成功经验”以获取粉丝信任,随后通过销售高价金融课程、直播带货“专属产品”牟利,甚至诱导粉丝参与“内部投资项目”“打赏返现”等活动实施诈骗。

案例警示

面对金融相关的投资建议、产品推荐,首要核实对方是否具备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从业资质(如理财师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等);涉及资金往来时,坚决拒绝“先转账、后返现”“高收益无风险”等不合理要求,切实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3

农业领域虚假专家误导案例

谣言内容:不法分子冒用“农业博士研究员”“某农业大学专家”“资深农技推广员”等身份,在网络平台推荐“防虫神器”“生根神药”“高产秘方”等农业生产产品,实际产品多为“噱头大于实效”的普通商品,部分甚至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农户购买后不仅未解决生产问题,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案例警示

农户选购种子、农药、肥料及各类农业生产工具时,应通过农业农村部门认证的正规经销商、农资市场等渠道;遇到技术难题或产品选择困惑,优先咨询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等官方机构,避免轻信网络平台无资质“专家”的推荐。

二、恶意蹭炒与歪曲事实类案例

1

医保政策歪曲谣言案例

谣言内容:部分自媒体账号重新翻炒“医保‘个人账户’将全部取消”的旧谣,刻意歪曲医保改革“增强统筹基金保障能力、减轻群众门诊就医负担”的真实内涵;同时传播“有专人上门服务激活医保码,不激活将影响医保待遇”的谣言,暗藏诱导群众泄露个人信息、扫码转账等诈骗风险。

官方澄清:国家及地方医保部门明确表示,医保改革是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扩大门诊保障范围,并非取消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仍归个人所有且可正常使用;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支付宝/微信“医保码”小程序、医保经办机构线下网点等正规渠道,不存在“上门强制激活”的情况。

案例警示

医保、社保、养老等民生政策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需通过政府官网、“两微一端”官方账号、正规新闻媒体等渠道关注权威解读,对非官方渠道传播的“政策变动”“紧急通知”类信息,切勿轻信、转发,避免被误导或遭遇诈骗。

2

虚假“警情通报”散布案例

谣言内容:网络上出现部分模仿官方公文格式的虚假“警情通报”,例如编造“昆明驾车撞人案致131人死亡”(真实案件伤亡人数远低于该虚假数据)、“杭州自来水管道接入粪水”“涉释永信相关违法犯罪”等虚假信息,并杜撰耸人听闻的细节、伪造公章或落款,误导公众认为是官方发布。

官方处置:针对此类虚假信息,网信、公安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辟谣声明,对散布谣言的账号依法采取约谈警告、账号封禁等措施,对情节严重的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切实维护政府公信力和社会正常秩序。

案例警示

警惕无专官方警情通报、政务公告会通过各级政府官网、公安机关“两微”账号、正规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等权威渠道发布,且具备规范的公文格式、明确的发布单位及联系方式;对非官方渠道传播的“通报”“公告”,需仔细核查发布主体资质,切勿盲目转发,避免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

三、AI合成虚假信息类案例

1

山西五台县车辆失联虚假信息案例

谣言内容:网民顾某某为博取流量关注,利用AI生成技术制作“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发生车辆失联事件,导致10人遇难、2人受伤”的虚假文字信息及模拟现场图片,在多个社交平台散布,引发局部地区群众恐慌。

官方处置:当地公安机关迅速开展调查,依法对顾某某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并通过县公安局官方账号、“网信忻州”平台发布澄清公告,详细说明事件真相,及时消除社会恐慌情绪。

案例警示

警惕AI合成技术可快速生成虚假文字、图片、视频,且仿真度较高,易混淆公众认知;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信息,需耐心等待政府、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发布的官方通报,不传播未经证实的内容,不随意猜测事件细节。

2

峨眉山景区虚假安全事件案例

谣言内容:网络上流传“峨眉山景区发生人猴大战,导致游客坠崖,猴王被当场击毙”的视频,经核查,该视频实为通过AI合成技术拼接景区日常画面与动物冲突片段制作而成,刻意营造惊悚情节以博取关注。

官方澄清: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通过景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证实景区内未发生此类事件,日常秩序正常,并提醒游客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景区实时动态;同时联合网信部门对传播虚假视频的账号进行处置。

案例警示

面对景区安全、旅游纠纷等涉文旅领域的信息,可通过景区官方账号、当地文旅部门官网或政务热线(如12345、12301)核实真实性,切勿被虚假视频、夸张描述误导,影响出行判断或传播不实信息。

四、自媒体违规发布不实信息类案例

1

西安虚假招聘信息编造案例

谣言内容:西安市某社交平台账号“木子XXX”通过“搬运其他地区招聘公告、拼凑不实岗位信息、剪辑虚假办公场景视频”的方式,编造当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国企的虚假招聘信息,标注“无需考试、直接录用”“高薪稳定”等噱头吸引求职者关注。

官方处置:西安网信部门联合人社部门、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对账号持有人李某进行约谈警告,责令其删除全部虚假信息,并依法注销该账号;同时通过“西安人社”官方平台发布警示,提醒求职者警惕非正规渠道招聘信息。

案例警示

求职时应通过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官网(如“中国公共招聘网”“各地人事考试网”)、企业官方招聘页面、正规人才市场等渠道获取信息,对自媒体发布的“内部招聘”“免考录用”等内容保持警惕,避免因轻信虚假信息而泄露个人简历或遭遇“求职诈骗”。

2

西安中考数据虚假信息编造案例

谣言内容:西安市某短视频账号“XXX刘老师”利用AI生成技术制作虚假的“2025年西安市中考各高中录取分数线”“中考人数同比增长50%”等数据图表及文字解读,在平台发布后引发考生及家长焦虑。

官方处置:西安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时间发布辟谣声明,明确中考相关数据需以市教育局官方发布为准;网信、公安等部门依法对账号持有人刘某某进行约谈,并予以行政处罚。

案例警示

中考、高考、义务教育招生等教育考试相关数据,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发布,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对自媒体账号发布的“预测分数线”“内部数据”“政策解读”等内容,需谨慎辨别,务必以教育部门官方信息为准,避免被虚假数据误导而影响升学规划。

网络不实信息举报方式指引

为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共同抵制“自媒体”不实信息,现公布官方举报渠道,如发现以下违法违规行为,可通过以下方式举报:

1.全国统一举报渠道

·登录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官网(https://www.12377.cn/)举报。

·拨打举报电话:12377。

·关注“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举报。

2.通化市本地举报渠道

·举报电话:0435-3951710。

·举报邮箱:thsjbslzx@163.com。

来源:通化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