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道虽小,仁心可鉴;传承千年,泽被后世。”这句老中医的经典之言,恰如杨金花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她,一位年逾古稀却仍活跃在中医传承一线的老党员,用50余年的坚守与创新,让“杨氏飞针”这一非遗绝技名扬四海,成为中医复兴的璀璨明珠。
“医道虽小,仁心可鉴;传承千年,泽被后世。”这句老中医的经典之言,恰如杨金花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她,一位年逾古稀却仍活跃在中医传承一线的老党员,用50余年的坚守与创新,让“杨氏飞针”这一非遗绝技名扬四海,成为中医复兴的璀璨明珠。
时光回溯到2009年的旧金山,那场汇聚了全球中医精英的学术交流会议上,杨金花老师以一袭传统发髻,成为了全场焦点。她手法娴熟,银针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患者后背,瞬间,原本只能弯腰站立的患者挺直了腰板,自如地活动。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惊叹不已。《纽约时报》的记者后来报道:“那一刻,东方的神秘医术征服了整个西方医学界。”
杨金花老师身材不高,却精神矍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智慧。她常说:“中医治病,重在调和阴阳,疏通经络。飞针在皮络入穴,通过皮肤表层刺激穴位,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达到调理目的。”正是这份对中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让她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此后六年,杨金花老师的足迹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她深知,中医发祥于中华沃土,其理论体系与发展方向始终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因此,她更加坚定了在国际舞台上传播“杨氏飞针”的决心。每到一处,她都耐心讲解、亲自示范,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了中医文化。
“中医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世界的财富。”杨金花老师常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信任中医、受益于中医。”她的这份执着与坚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尽管“杨氏飞针”承载着几代人、150余年的智慧结晶,但在医书上却鲜有记载。为了将这一医术更好地传播与传承,杨金花老师分类编写了多部书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她深知,只有将这些经验总结下来,才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到“杨氏飞针”的精髓。
同时,她还非常注重实践与创新。她认为,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中医的发展。因此,她在传承“杨氏飞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为中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杨金花老师的学生中,有许多来自特殊群体的学员。她深知,这些人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因此,她自掏腰包,为三万余名残疾学员提供学习机会,每人还给予一万元的创业基金。这份善举,让她赢得了“仁心医者”的美誉。
她常说:“中医是可以为之奋斗一生、学习一生的事业。任何时间开始都不晚。任何年龄、任何职业,只要想学习中医技术,都可报名。”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无数学员走上了中医传承之路,成为了中医事业的栋梁之才。
如今,杨金花老师已将手中的接力棒传承到了第五代(女儿)、第六代(外孙女)手中。女儿王倩莹作为山东省劳模、人大常委、优秀女企业家,依然坚持传承“杨氏飞针”;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外孙女赵梓琪,也如当年的杨金花老师一样,接过了第六根接力棒,走上了传承之路。
“中医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杨金花老师常说,“我希望我的后人能够继续将‘杨氏飞针’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她的这份执着与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中医传承的希望与未来。
2024年,杨金花老师传承中医的决心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退休不退职”的精神,让“杨氏飞针”这一非遗绝技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厚德之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