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幹的父亲李云章在村里很有威望。李幹小时候,父母指望他顶起“门户”,18岁就给他娶了媳妇让他早点儿当家。日本鬼子侵入家乡后,父亲参加了抗日斗争,在游击区的区政府工作。抗战初期,他们村里有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活动,地下党党员经常给村里年轻人讲共产主义理想,讲共产
追忆·通化抗战老兵
李幹:特派员的红色传承
李幹原名李玉贵,1918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高青县河西区杜郭湖乡池涯村。
李幹的父亲李云章在村里很有威望。李幹小时候,父母指望他顶起“门户”,18岁就给他娶了媳妇让他早点儿当家。日本鬼子侵入家乡后,父亲参加了抗日斗争,在游击区的区政府工作。抗战初期,他们村里有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活动,地下党党员经常给村里年轻人讲共产主义理想,讲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在地下党的教育和父亲的熏陶下,李幹报名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抗日活动。
那时,日本鬼子和八路军经常在游击区打仗。李幹受区委指派到没有抗日组织的村子去发动群众,支援八路军。1938年10月,他接受区里任务,将原名李玉贵改名李幹,潜入敌占村当起村长,任务圆满完成。半年后,李幹被调到区里当上特派员。5个月后,他又到县里参加保卫训练。这段时间,李幹从事的都是地下工作,因为保密需要,他一直使用化名。1940年9月,李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6月,李幹被调到山东分局社会部参加保卫训练,正式入伍,被分配到山东分局警卫排,给时任首长朱瑞当警卫员。
李幹的部分勋章和奖章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日伪军猖狂蚕食解放区,无数次进行“大扫荡”。8月2日,国民党57军111师起义。盘踞在日莒公路以北的原该师331旅旅长、顽固分子孙焕彩搜罗义举时逃跑的残部重组111师,并勾结土顽李延修及国民党游击独立七支队朱信斋部2000余人,于8月中旬侵占了方圆几十里的甲子山区,疯狂反共反人民,并与日伪暗中勾结,步步进逼,枪杀抗日干部,抓捕抗日家属,严重威胁滨海抗日根据地。为了铲除这一毒瘤,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打击其反动嚣张气焰,拔掉这颗“钉子”,收复甲子山区。
甲子山,位于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东南部,海拔480米。其山势险峻,怪石林立,山顶两峰,耸立如角,故名角子山。因方言“角”与“甲”音近,后演化为甲子山。真正让其远近闻名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浩荡英雄气概,让甲子山铸起一座历史丰碑。
收复甲子山战斗从8月14日夜开始。17日夜,向甲子山发起攻击。激战一夜,教导二旅六团从正面攻占诸高地。八路军各部队协同作战,不断扩大战果,与敌反复冲杀,最后攻占甲子山主峰南垛和北垛。19日,我军胜利收复甲子山区。这次战役,是李幹参军后参加的第一次大型战役。激战中,他寸步不离首长朱瑞。这次战役毙俘顽军115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1942年10月,李幹参加第二次甲子山战役。顽军孙焕彩部乘日军集结兵力向抗日根据地“扫荡”之机,与顽匪朱信斋、李延修等部共4000余人,像一群野狼一样,于8日再次进犯,企图重占甲子山区。滨海军民发起激烈反击,第二次甲子山反顽战役历时8天,与顽军战斗20余次,共毙伤顽军300余人。
1942年11月,逃到日莒公路以北的孙焕彩以4个团和2个大队的兵力约5000人,趁日军对我山东各根据地进行普遍“大扫荡”及我滨海地区集中力量积极反“扫荡”之际,侵占了东起崖下、西至草岭,南起竹磨、北至黄墩,纵横约50里的甲子山区。为巩固滨海抗日根据地,摆脱军事上的被动地位,更有力地粉碎日军的“扫荡”,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发起第三次甲子山讨叛战役,以优势兵力收复甲子山区。
李幹全家福
战前,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主持召开高级军事干部会议作出部署。参战部队除第111师外,还有刚从苏北调回的115师教导二旅、五旅六团和特务团、山东军区第二旅五团和六团,以及滨海军分区独立团等部。12月17日,第115师组成4个纵队,进入进攻位置,实施主要突击。第115师政治委员罗荣桓亲临教导五旅,看望刚刚归还建制的指战员,并对参战官兵作了战斗动员。
17日22时,总攻开始。经过14天激烈战斗,敌人在我军围困及积极进攻下,内部粮弹消耗殆尽,增援接济绝望,孙焕彩只好率残部仓皇逃跑,我军胜利收复甲子山地区。
甲子山战役的胜利,开辟了向日(照)莒(县)公路以北发展的通道,根据地迅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日照、诸城、莒县、莒南连成一片,并与鲁中根据地相连,打开了滨海地区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三次甲子山战役中,李幹除完成警卫首长朱瑞任务外,还照顾身边的伤病战友。行军中,他替病号背干粮袋、背包、扛枪。第三次甲子山战后,李幹参加了上缴战利品运送任务。在部队翻山运送缴获的迫击炮时,李幹为战友们喊着口号,鼓励大家协调行动。就在他全神贯注地站在山坡上喊号子时,一匹战马失蹄,连同迫击炮一起滚落山崖。战马滚落时撞到了毫无防备的李幹,他也摔到了山下,门牙被山石磕掉。在庆祝反“扫荡”胜利大会上,李幹受到首长表扬和奖励。
1943年8月,山东分局与山东军区司令部改编,李幹被安排到山东军区司令部警卫排,担任罗荣桓首长的警卫员。给高级首长当警卫员,是党的信任,也是一种荣誉,李幹感到责任重大,更加细心地警卫首长安全。李幹常说:“我执行好保护首长的任务,能让首长为党、为人民多做些工作。出现危险时,就是牺牲自己,也是值得的。”
1945年2月,部队为培养李幹,将他调到山东军区抗大学习。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国内局势出现变化。在抗大学习的李幹原定学习三年,由于战争原因,学校停止教学,李幹回到部队。他所在部队奉命与10万八路军、新四军一起奔赴东北,参加解放战争。
李幹到东北后,被安排在大连法院警卫排当排长。在大连工作5年,先后任职公安局警卫排排长,水上公安局港桥中队副队长、队长,大连公安纵队五大队中队长、大队长,公安纵队第一团副参谋长。工作期间,李幹打交道的不少是国民党党员和伪满职员,他严密关注他们的行动,搜集相关资料。法院依据李幹提供的情报,破获了一起重大案件,他为此受到表扬。
1950年6月,李幹被调到旅大党校学习。10月,国内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李幹申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上级组织没有批准。学习结束后,他被安排到东北军区军邮局工作。
1955年8月,李幹被派驻通化二密591仓库任副主任。同年,李幹被授予少校军衔。1957年6月,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批准,授予李幹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自由奖章。1964年,他被授予中校军衔。
李幹在通化二密591仓库工作了10年。他带领官兵建起一座比较先进的仓库,为战争提供后勤保障,为部队军演提供服务。1965年,积劳成疾的李幹病倒,因医治无效病逝,年仅47岁。
李幹留下的精神财富让子孙们受益匪浅。李幹病逝时,3个儿子都没有成人。18岁以后,他们先后参军,凭忠厚为人和勤奋努力很快成长起来,为弘扬父辈们的革命精神,都无私地为红色基因传承默默奉献。李幹的孙子在吉林电视台工作,很注重搜集反映东北抗联、八路军战斗题材资料,宣传为人民打江山流血牺牲的前辈,他制作的多部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刘佳旭投稿邮箱:tonghuafabu@163.com
来源:通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