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发布了一张六代机图片,图中神秘战机采用了流畅的隐身轮廓和独特的单座驾驶舱设计,这架战机图片瞬间唤醒了不少军迷的记忆,这架美军未来的舰载机,竟与三十多年前惜败于F-22的YF-23原型机神似。
近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发布了一张六代机图片,图中神秘战机采用了流畅的隐身轮廓和独特的单座驾驶舱设计,这架战机图片瞬间唤醒了不少军迷的记忆,这架美军未来的舰载机,竟与三十多年前惜败于F-22的YF-23原型机神似。
F/A-XX是美国海军“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的核心,承载着取代现役F/A-18E/F超级大黄蜂的使命。美国海军要求这款未来战机必须具备更强大的隐身性能、更远的作战半径、更高的武器载荷,以及与无人僚机协同作战的能力。
NGAD是一个包含有人驾驶平台、无人僚机、新型武器和太空系统的综合作战体系,所以要求F/A-XX必须成为网络中心战的节点,既能指挥无人机群执行侦察、打击任务,又能融入美国海军全新的作战架构。开放式架构航空电子系统和未来定向能武器的整合能力,成为竞标过程中的隐形门槛。
尽管图片被模糊处理过,起落架用文字遮盖,机身大部分隐于画面之外。但仍能捕捉到关键信息:顶部布置的发动机进气口设计明显延续了B-2和B-21的隐身基因,这种布局能有效遮蔽雷达波照射发动机叶片这个最大的反射源;强化前起落架则暗示着舰载机必须能够承受着舰冲击力。
单座驾驶舱设计,这似乎与当前六代机强调“有人-无人协同”的趋势有矛盾。但有两种可能:要么诺斯罗普对人工智能辅助作战有足够自信,认为单飞行员足以控制复杂战局;要么这仅是概念阶段的临时设计,最终可能回归双座配置。毕竟在高强度电子对抗环境中,第二名专职操作无人系统的机组人员可能是决定性因素。
把图片上的战机与YF-23对比时,那种跨越时空的相似性确实引人遐想:同样的菱形机头轮廓、如出一辙的整体气动理念。
但这种相似性可能只是隐身设计的必然趋同,就像所有潜艇都像鱼雷,所有隐身战机都难免某些特征相似。确实,从YF-23到F-22再到歼-20,菱形机头、S形进气道、棱角分明的外形已成为五代机的“标准”,而六代机很可能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演化。
随着洛克希德·马丁的退出,竞标方如今只剩下诺斯罗普·格鲁曼与波音。波音刚刚赢得空军NGAD项目(代号F-47),却可能在海军项目中失败;而诺斯罗普虽然失去空军订单,但其B-21轰炸机的成功经验正成为海军项目的加分项。
波音既要完成空军的F-47研发,又要同时竞争海军项目。美国历史上同时开展两个尖端战机项目的公司大多不好过,而诺斯罗普则可以全心投入舰载机设计,且其B-21项目展现出的预算控制能力正是美国海军想要的。
诺斯罗普在隐身技术领域的确底蕴深厚,从开天辟地的B-2轰炸机,到即将服役的B-21突袭者,再到X-47B无人舰载机的首次着舰经验,这些技术积淀正在F/A-XX项目中融合发酵。特别是B-21项目采用的“数字孪生”技术和敏捷开发模式,可能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图中那个“有点小”的进气道可能暗示着采用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在隐身模式下以较小进气量巡航,战斗时开启额外进气道;也可能预示着新型热管理系统的出现,六代机需要处理比五代机多一个数量级的发热量,这要求彻底重构传统设计。
美国海军非常期待F/A-XX,因为亚太地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提升很快,美军航母战斗群想要起到作用,必须能更远距离发现和打击目标,在美军海空战斗体系里,F/A-XX必须成为体系的尖刀,通过无人机群前出侦察,有人机在后方指挥并实施致命一击;也可能搭载高能激光武器执行防空反导任务。
诺斯罗普和波音竞争的不仅是飞机设计,更是作战体系架构能力。谁能提供更优秀的有人-无人协同方案,更开放的任务系统架构,更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谁就将赢得这场价值千亿美元的世纪订单。#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军机处留级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