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获批国家级新区十三年来,兰州新区乘“数”而上,向“新”而行,不断筑牢城市发展“数字底座”,智慧新城活力不断迸发。如今,数据不但成为这座希望新城发展的强劲脉动,也化作市民指尖可触的日常便利。
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获批国家级新区十三年来,兰州新区乘“数”而上,向“新”而行,不断筑牢城市发展“数字底座”,智慧新城活力不断迸发。如今,数据不但成为这座希望新城发展的强劲脉动,也化作市民指尖可触的日常便利。
1 构建“城市云脑”感受城市发展脉搏
初秋时节,万物繁盛。走进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指挥中心的巨型屏幕上,交通流量热力图、政务服务办理进度、企业能耗监测数据一览无余,一组组数据就像城市跳动的脉搏;机房里,服务器运转的嗡鸣声此起彼伏,闪烁的指示灯如同不眠的星辰,维持着这座数据之城的高效运转。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承担着新区的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任务,通过构建“城市云脑”,为新区的管理、服务、市民生活提供着智慧支持。
“以前各部门数据像孤岛,现在通过加密技术,数据能在‘保险箱’里流动起来。”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指着实时更新的数据流通看板说。今年2月,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创新场景实验室、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实验室在大数据产业园正式揭牌,这座“智慧新城”又一次升级。
不光是宏观把控“摸脉”,数字化城市底座同样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末梢支撑。在新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大屏上,“平安甘肃”“小兰善治”“雪亮工程”等多路信息系统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治理云脑”。工作人员从手机里打开“小兰善治”管理平台,调出小横路中心社区报送的需求清单,系统显示群众诉求正在多部门协调处理中。
“正是由于数据的多级互通,基层治理的精准性得以有效提升。”新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区综治中心已接通公安、法院、交通以及各级综治中心的视频和数据资源,实现了远程可视、数据汇集、即时调度、集中指挥。
“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通过数据互联,我们‘组团作战’‘协同治理’,调解能力和调解效率都进一步提高。”该负责人介绍,仅今年上半年,新区综治中心排查矛盾纠纷6343件,化解率100%,今年2月份,新区综治中心获评全省“枫桥式”基层单位荣誉。
2 数字赋能产业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走进兰州新区千亿级绿色化工园区,一大批高端医药、高效农药等领域的新型企业在这里汇聚。站在化工园区智慧管控中心大屏前,40平方公里的园区尽收眼底,屏幕上滚动播放各企业厂区的实时画面,足不出户便可掌握各企业运行情况。
2022年,化工园区智慧管控中心投入运营,以最高标准建成集数据采集、风险分析、事故灾害预警、应急响应于一体的化工园区安全环保智慧管理平台,将园区所有监管主体、应急资源全部在实景地图上落实具体位置,实现从传统表单管理提升到基于“一张图”的空间可视化、智能化监管。
“智慧管控平台与监管部门互联互通,集成重大危险源数据1140条、高危工艺数据247条,实现污染物排放动态监控和超标秒级预警。在封闭化管理模式下,试生产企业废水、废气监测覆盖率均达100%。”化工园区智慧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平台上线后化工园区安全事故率下降40%,智慧化治理水平跃居全国前列。2024年,化工园区跻身全国百强,正朝着绿色化、循环化方向迈进。
在甘肃海亮的智能工厂,一排排生箔机满负荷运转,一卷卷锂电铜箔通过生箔、烘烤、分切、检验、包装等工序,生成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铜箔……数字化生产场景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2.76亿元智能化改造投入,我们实现了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入库的全流程数据监控。”甘肃海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卷铜箔的“出生证明”可精准定位质量问题源头,单万吨产能用工量较传统模式减少50%,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走进甘肃传祁甘味乳业的智能车间,看到生产线上的机械臂精准地完成奶制品的灌装、贴标等工序,而且每一罐乳品都带着可追溯的“数字身份证”。入驻新区以来,甘肃传祁甘味乳业引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自动纠偏装置等智能化组件,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码垛、包装等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环节,实现了从奶源采集、生产加工到产品包装、仓储物流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生产效率提升70%。
从智能乳业生产智控系统,到工业园区的智能生产线,十三年来,兰州新区正不断夯实数字底座,描绘着产业发展不断向“绿”的新画卷。
3 云端互联 托举民生福祉
一个寻常的工作日,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张爱军正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审阅乡镇卫生院传来的一张腰椎CT影像,20分钟后,一份详细的诊断报告传回乡镇卫生院,为患者诊疗选定了最合适的方向。
2025年4月,兰州新区医共体信息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新区基层智慧医疗迈上新台阶。平台融合影像诊断、检验检查、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功能,正式上线后,各成员单位实现基层数据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患者就医实现“一站式”预约、移动医保线上支付。
医共体信息平台的上线,既是新区基层智慧医疗的创新答卷,更让老百姓的健康有了更坚实的“医靠”。
今年6月,兰州新区政务系统依托信息数据互认互用,率先在甘肃推行“无感续证”改革,将护士执业注册、食品生产许可证等15类高频事项纳入“无感续证”试行范围,把数据化作群众指尖上的方便。走进兰州新区的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综合窗口整齐划一,工作人员热情高效。特别是“一网办、一窗办、一环节、零费用”政务服务,将企业开办从“以天计数”压缩至“以分钟计时”。
居住在瑞岭名郡的贾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小区和单元门口都安装了智能安防系统,进小区只需要‘刷脸’,大门就会自动弹开,不仅方便,还提升了我们住户的安全感。”近年来,新区全面推进智慧物业小区建设,搭建智慧物业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智慧小区77个,水电气缴费、投诉报修全流程线上化。
大数据+城市治理、大数据+医疗健康、大数据+政务服务……十三年来,数字化重塑着兰州新区的城市发展格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数据不再是孤立的技术词汇,而是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兰州晚报记者 周靖博 文/图
来源:观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