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夏,密云区遭遇历史罕见汛情,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中小学校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危害,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曾奔赴现场报道灾情。洪水冲毁道路、校舍,却冲不散守望相助的温情,如今金秋开学季,记者再次重返受灾村镇,用笔尖记录灾区校园重建的点滴:是师生们在临时教室
编者按:今夏,密云区遭遇历史罕见汛情,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中小学校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危害,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曾奔赴现场报道灾情。洪水冲毁道路、校舍,却冲不散守望相助的温情,如今金秋开学季,记者再次重返受灾村镇,用笔尖记录灾区校园重建的点滴:是师生们在临时教室中专注的眼神,是志愿者为孩子们送来的崭新书包,是社会各界与当地政府、学校携手搭建的“爱心桥梁”。从抢险救灾到复学复课,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凌萌 王军伟)“灾难面前,团结就是力量。虽然我们小学生不能像大人一样去一线救灾,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那些勇敢的身影让我明白,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学校五(1)班马乾赫在最近的作文中写下这样一段感悟。
7月23日至29日,北京多地遭遇连续极端强降雨,密云区平均降水量达366.6毫米,为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山区多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受山洪侵袭。暴雨倾泻而下涌入密云大城子学校,校园内围墙倒塌,广播系统、操场设施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校内淤泥没过脚面,深度近20厘米。如今,经过抢修、清淤、修缮,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曾经的受损痕迹已基本褪去,学生们顺利开启新学期。
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学校校园暴雨洪水灾害前后对比图
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学校校园暴雨洪水灾害前后对比图
在此次暴雨洪水灾害中,不少孩子看到了家园与校园从受灾到重建的过程,也亲眼见证了无数人挺身而出的瞬间。在孩子们眼中,抗洪救灾一线有太多难忘的身影,他们中有冲锋在前、全力抢险的救援人员,有挨家挨户实施救援的村委会干部,有背起老人孩子蹚过积水的温暖的“陌生人”,还有捐赠、运送物资的社会爱心人士……为了留住这些感动、致敬身边的“抗洪英雄”,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学校的学生们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抗洪故事,分享他们对抗洪救灾精神的感悟。
洪水过后,八(2)班宋梓萁看到的是一场“爱心接力”。她写道:洪水肆虐时,人间温情涌动。志愿者们不怕困难,即使道路再难走,也要挨家挨户运送物资;陌生人挽起裤腿,背起老人孩子蹚过积水;社会爱心人士捐赠饮用水和食物以及生活用品……“最深的夜,总有最亮的灯——消防员的手电光、居民的应急灯、志愿者头盔上的探照灯,连成一片星河,照亮了被雨水浸泡的城市。”
八(2)班王佳萱分享了一段她所看到的感人故事:想到有许多腿脚不便的老人被困家中,村委会的干部们蹚着浑浊的积水就往老人家赶。“来,我背您!”其中一位干部半蹲下身,稳稳背起老奶奶。积水冰冷刺骨,脚下道路湿滑难行,每一步都走得吃力,可他咬着牙,把陈奶奶平安送到安全地带。
王佳萱写道:这一幕,是洪灾里最动人的剪影。陌生人的肩膀,成了渡难关的“舟”;默默的帮扶,汇聚成抗灾的温暖力量。“再大的雨,也浇不灭人心的炽热。”
在洪水过后的现场,八(2)班周坷涵看到,救援队员有序搬运分发物资,老百姓们也积极行动,齐心协力传递物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面对灾害,我们要学习救援队的担当,遇他人有难主动伸出援手,参与志愿救援或物资筹备。也该像老百姓一样,在困难面前团结互助,不慌乱、不抱怨,配合救援行动。日常里,还可通过学习急救知识、参加防灾演练,提升应急能力,为可能的突发状况做好准备,用实际行动汇聚抗灾暖流,守护共同家园。”
洪水退去后的清晨,一辆满载物资的白色卡车,让五(1)班穆雨馨看到救灾物资运输现场的力量: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卸载物资,虽然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胳膊也累得有些酸痛,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每个人都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传递、搬运,配合得十分默契。“这些物资就像及时雨,给受灾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看着这忙碌而有序的场景,让人心里暖暖的,也让人相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个暑假,洪灾肆虐,冲毁了许多家园,给老百姓带来巨大伤痛。然而,灾难面前,爱心如潮般涌来。”五(1)班许梦萱在一张抗洪救灾的图片中看到,一位叔叔正将爱心救生衣递到老百姓手中。叔叔神情专注且温柔,双手稳稳托着救生衣,仿佛传递的不只是爱心之物,更是满满的关怀。对面的老百姓眼中泪光闪烁,那是感动,是对这份爱心的深深感激。
“在洪灾过后的艰难时刻,这份爱心捐赠就像冬日暖阳,温暖着受灾群众的心,让他们知道,即便洪水无情,人间却处处有爱,全社会都在关心、帮助他们共渡难关。”许梦萱写道。
五(1)班于靖沂写下:镇上的爱心人士自发组织,装满一车物资驶向学校。车刚停下,乡亲们便纷纷围拢,有力的双手迅速行动,有的人搬起装满食品的大箱子,有的人传递矿泉水,默契在忙碌中流淌。“这些物资,是对受灾乡亲的牵挂,更是共渡难关的誓言。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后,陌生人的善意、邻里的互助,让灾后的校园,因这份凝聚的温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来源:燃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