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不只是载重2百吨,而是近3千吨且越来越重、自主飞行的飞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10:14 1

摘要:由于诸多原因,很多人对星舰的理解有问题,比如说星舰发射整体载重二三百吨等等,还在按照传统对火箭的理解理解星舰——而实际上,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星舰不只是载重2百吨,而是近3千吨且越来越重、自主飞行的飞船

邵旭峰

搞不清状况的,或者要亲朋稍微了解点状况的,可以把这篇给分享一下,不要·····

由于诸多原因,很多人对星舰的理解有问题,比如说星舰发射整体载重二三百吨等等,还在按照传统对火箭的理解理解星舰——而实际上,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一、严格来说,当下星舰发射整体整体的载重,是一艘近3000吨的空天飞船、可自主飞行、也能被回收和用“筷子”夹住,之后可能还要自留降落。

之前的数据,是星舰系统整体下面一级是长度大概在71米长的助推器,配备33台“猛禽”发动机;二级则是直径9米,长50多米、真正的星舰,配备6台猛禽发动机——是一艘可自主飞行、也可重返大气层和被“夹住”的空天飞船。之前的数据是“星舰”系统全长120米,起飞质量为5000吨,起飞推力7400吨。

随着试验的推进火箭推力和星舰飞船自身的推理都在继续增大,下次发射总重可能在7500吨——重量增大主要在前端的宇宙飞船。

二、美国原先一直搞航天飞机,美国之前有多款这样的航天飞机(经常看新闻联播的可能记得挑战者、奋进号、暴风雪之类的),也非常大,有的比现在的星舰还大(长度接近60米),能够重返大气层和降落——不过主要采取捆绑式发射,有时候还用大型客机转场:

但你必须明白的,是这些之前的航天飞机和马斯克搞的星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先进性、综合自主性等等,马斯克整合全球资源(包括英伟达的强力芯片、巨量资金和人才、技术,以及美国宇航航天局资料和技术等等)搞新的宇宙飞船,要飞出地球圈,去火星,将来可能出太阳系。

当下还在试验和准备的星舰是正儿八经的太阳船(明年上半年出发去火星),之后会成为银河船,再以后,就会真正成为宇宙飞船·····

三、当年阿波罗号航天飞机登月咋回事?

当年阿波罗号登月,比较简易,是该航天飞机先向月球飞去,登月舱(3个组建中的一个)分离,登上月球,完成任务后,登月舱从月球发射,回到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和指令舱对接,然后一起助推,向地球返回,然后绕地飞行,进入大气层——进入大气层的是指令舱,最后打开降落伞···一片欢呼,

下面是打捞指令舱:

当时是1969年,此后再没有人去月球,近年上去过几次登月器。

三、登月现在对马斯克来说只是开胃菜·····

下面是年初马斯克猎鹰火箭搭载美国和日本的商业着陆器前往月球的情况:

四、美国航天局之前向火星发射探测器,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探测科研,这为马斯克计划打下重要基础:

但这个探测器在4年后失联了。

补充一句:在太阳卫星之中,按照从近到远的距离,火星排在第四,比地球远一点,地球还有个卫星,月球。

为什么登上火星需要两年一次的窗口期,你看看这个运行就明白了,2026年有一次,2028年有一次,26年这次把擎天柱机器人送去火星,2028年把人送上去、同时开始搞基建——

2028年,可能不止一个星舰飞船去火星。

五、马斯克之前“筷子”夹火箭,夹住的是以及助推器,不是飞船,但马斯克要在两三个月内实现把飞船也“夹住”——也就是发射后,既回收和夹住助推器、也回收和夹住空天飞船。

在第十次成功试验后,马斯克表示,在实现“筷子夹火箭”的基础上,年内要争取实现“筷子夹飞船”,而且最快能在“未来2-3个月”呈现。

下图是之前的筷子夹火箭:

六、星舰上面的,不只是简单搭载卫星和人什么的那么简单,能搭载的都可以,太空发射的导弹、强力激光、空天战机、无人机等等,都行

其自身大小和推力、自主性、活动灵活性、载重,等等都会继续增长——你就想这玩意儿才多少年就发展到这程度了,后面的发展会更加提速。

七、星舰很快应就能自己起飞、不需要助推器,其也很快会发展为空天战舰:

显然,在筷子夹飞船成功后,其就具备回收能力,然后再要一个不需要助推器的自主起飞模式,就能实现出入大气层、来去的自由——美国在核动力等新技术方面正在狂飙。

其大小也会继续飙升,所谓空天战舰,可能都不需要10年就能实现。

八、马斯克相关技术和美国国家与军方是契合的,不仅是“金穹”计划:

我们之前谈过美国“金穹”计划,里面就有天基的激光和卫星以及其它内容,美国虽然是私人社会,但私营公司和国家也是融合的——再私人的社会都是如此。

比如马斯克星链肯定有美国国家和军方合作项目。

8月22日,美国试验多年的X-37B空天飞机就基于马斯克“猎鹰9”发射:

所以,马斯克成就直接和美国国家与军方挂钩——反过来,美国国家和军方整合利用的,不仅是马斯克相关成就。

关于美国“金穹”计划,可点击或者复制搜索:

美国金穹系统,不仅给美国搞“坚不可摧”的穹顶、还要扩大到地球

九、星舰在明年上半年会出发前往火星,搭载马斯克擎天柱机器人,28年回载人前往火星并开始火星基建

由于星舰试验基本完成——第10次发射模拟多种突发和危险情况,后续再试验两三次,在2026年前半年,星舰将正式前往火星、搭载马斯克旗下的“擎天柱”机器人,再试验和调整、发展,在2028年将再次向火星运送活人上去,同时开始在火星搞基建——到时候,星舰发射应该不是一次发射,而是多次,那时候的星舰,也将是另外的天地,一些人、很多机器人一起上去,人指挥机器人,工程热火朝天开始。

基于之前的科学理论,登火星两年一次窗口期,但到2028年左右,可能不是这样了,会实现登的自由。

十、马斯克和黄仁勋、比尔盖茨、乔布斯这些人、以及谷歌等到底谁的贡献大?马斯克是做高端和终端的。

这不是一回事,就公司规模和市值而言,马斯克公司显然远不如英伟达、微软、苹果、谷歌、meta这些。

可以这么说,英伟达和微软等是做基础工作的,比如英伟达贡献全球绝大多数中高端芯片——其在基础性推动AI和时代发展,英伟达还搞世界基础模型和数字孪生、搞机器人软硬件、搞个人超算、搞AI开发与存储,这些工作,推动的不仅是马斯克公司发展,而是全球······

马斯克是利用英伟达贡献、以及原先火箭基础、其它汽车基础、AI基础、机器人基础,高效整合并实现极大发展,搞巨型火箭和飞船、搞超算和AI、搞特斯拉汽车(马上要出自动驾驶汽车)、搞机器人,等等。

可以这么说,就高端和终端,马斯克基本是人类第一人。

但基础性推动AI时代发展的,显然是黄仁勋的英伟达,英伟达市值现在已经在4.4和4.5万亿之间徘徊,年内可能到5万亿美元——由于这个时代已经完全进入AI时代,英伟达市值达到10万亿都不是不可能。

超过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终结人类的AI,会主要基于英伟达生态而出现和发展,具体可点击或者复制搜索:

英伟达机器人大脑即将开售、AI将在物理和虚拟世界都海量铺开

大概如上。

来源:邵旭峰国际纵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