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说实话,现在那些明晃晃的机会 —— 比如几年前的教培、前两年的直播带货风口,早就被有资源、有背景的人占满了。咱们普通人凑上去,顶多算个 “陪跑的”,忙活半天也赚不到啥真金白银。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真正赚着大钱的人,好像都没挤在大家都抢着去的那条路上?
有人说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说实话,现在那些明晃晃的机会 —— 比如几年前的教培、前两年的直播带货风口,早就被有资源、有背景的人占满了。咱们普通人凑上去,顶多算个 “陪跑的”,忙活半天也赚不到啥真金白银。
其实赚钱的道理特简单,就像菜市场买菜,大家都抢着买的菜,要么贵要么不新鲜;反倒是角落里没人注意的小菜摊,可能藏着最新鲜的菜,还便宜。说白了,就是避开扎堆的竞争,找到别人没发现的稀缺性,你手里的东西别人想要还不好找,钱自然就来了。
今天跟你聊的 “进窄门、走暗路、耕瘦田”,不是让你去搞歪门邪道,而是给咱们普通人指了三条 “反本能” 的路。别觉得听着玄乎,你慢慢琢磨,会发现越走越有门道,最后能走到别人走不到的地方,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结果。
一、先说说 “进窄门”:别贪多,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比啥都强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人:一会儿想做餐饮,一会儿想搞电商,一会儿又跟风做短视频,结果啥都没做成,几年下来还是原地打转。这就是典型的 “走宽门”—— 觉得路越宽机会越多,其实挤的人多了,反而没你的位置。
“窄门” 刚好相反,就是找一个小到别人看不上的领域,扎进去死磕,把它做到没人能比你更懂。
我认识一个 97 年的创业者,现在公司年营收早就过亿了。之前跟他聊天才知道,他刚创业的时候,就盯着 “工业零件线上批发” 这一件事做。别人都觉得 “这领域太窄了,能赚几个钱?”,他不管,一门心思优化供应链、跟客户搞好关系,连客户要的某个冷门零件,他都能连夜找厂家定制。就这么干了两年,圈子里都知道 “买这个零件找他准没错”,客户主动找上门,营收自然就上来了。
后来他跟我说:“我要是一开始又做零件又做设备,还想顺带做维修,现在估计早倒闭了。人的精力就这么多,想啥都抓,最后啥都抓不住。”
这话太实在了。咱们普通人没那么多资源,与其在宽门里卷到累死,不如找个 “窄门” 扎进去。怎么找?别盯着外面的风口看,先问问自己:我喜欢做啥?我做啥比身边人强一点?
比如你喜欢做饭,别想着 “我要开个大饭店”,可以先从 “给上班族做减脂餐”“教新手做家常菜” 开始;你英语好,别想着 “我要做全能翻译”,可以专注 “高考英语作文提分”“跨境电商产品文案翻译”。这些看起来 “小” 的事,恰恰是你的优势 —— 别人嫌小不愿意做,你做了,还做到极致,最后你就成了这个小领域里的 “老大”,钱能少赚吗?
记住:路窄不怕,走的人少,反而能走得快、走得稳。把小事做透,比做一百件没做完的大事强一万倍。
二、再聊聊 “走暗路”:别人不敢想的路,你敢走;别人不敢做的事,你敢试
咱们大多数人都有个毛病:喜欢跟着别人走。别人说 “考编稳定”,就扎堆去考;别人说 “做实体不赚钱”,就都不敢开实体店。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大家都觉得 “对” 的路,可能早就不赚钱了;反而那些没人敢走的 “暗路”,藏着真机会。
就像二十多年前,大家都觉得 “在国企上班才是铁饭碗”,马云却顶着 “骗子” 的骂名,到处推广他的中国黄页。那时候互联网就是 “暗路”,没人知道这东西能干嘛,没人敢碰,可马云敢,最后做成了阿里巴巴。还有马斯克,大家都觉得 “火箭助推器用完就该扔了”,他偏要研究 “火箭回收”,花光了所有身家,最后成了太空探索领域的老大。
你可能会说:“他们都是大人物,我跟他们比不了。” 但其实咱们普通人也能走 “暗路”,不用搞那么大的事,关键是敢质疑 “向来如此” 的事,敢试别人不敢试的小机会。
比如前几年,大家都劝年轻人 “找个正经工作”,有个朋友却觉得 “现在大家都喜欢养宠物,做宠物相关的事应该有机会”。他没敢直接开宠物店,先在小区里帮人遛狗、给宠物洗澡,慢慢摸清了大家的需求,后来开了一家 “宠物寄养 + 美容” 的小店,现在每个月赚的比上班多好几倍。
还有我老家的一个亲戚,前几年大家都觉得 “种地不赚钱”,他却琢磨着 “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吃原生态的菜”,包了几亩地种有机蔬菜,一开始没人买,他就拉着菜去小区里试吃,慢慢积累了客户,现在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
你看,这些 “暗路” 其实就在咱们身边,就是别人觉得 “不靠谱”“没前途”,但你觉得 “这事可能有戏” 的事。别怕失败,先小成本试错 —— 比如想做 “老年手机教学”,先在社区免费开两节课;想做 “手工饰品”,先在朋友圈发点样品看看反应。试错成本不高,万一成了,就是你独有的机会。
记住:明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堵路;暗路没人走,你走通了,就是你的阳关道。
三、最后说 “耕瘦田”:别人吃不了的苦,你吃;别人等不了的回报,你等
“瘦田” 就是那些看起来 “没油水” 的事 —— 比如需要长期学习的技能、需要慢慢积累口碑的生意,短期看不到回报,别人都不愿意做,觉得 “浪费时间”。但你要是能沉下心来 “耕” 这块田,最后收获的,可能比别人种 “肥田” 还多。
就像做 “私人营养师”,一开始需要考证书、学专业知识,还要花时间跟客户沟通,前半年可能都赚不到什么钱,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但你要是能熬过去,慢慢积累客户,客户觉得你专业,会介绍朋友来,最后形成口碑,收入会越来越高。还有做 “家庭收纳师”,一开始要跑遍各个小区找客户,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收纳技巧,可等你做成了 “行业老手”,客户会主动找上门,甚至愿意付高价请你。
这里不得不提孙正义,很多人说他创业成功是因为选了 “小众市场”,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我从来没选过小市场,我选的是那些现在看起来小,但未来一定会变大的市场。” 说白了,他就是在 “耕瘦田”—— 别人觉得现在没回报,不愿意等,他愿意等,最后等到了市场爆发,赚得盆满钵满。
咱们普通人可能没孙正义那么好的眼光,但咱们可以学他的 “耐心”。别总想着 “今天做事,明天就能赚钱”,找那些符合长期趋势的事,比如健康、养老、环保这些领域,沉下心来慢慢做。可能一开始赚得少,但只要你坚持下去,等市场需求起来了,你就是最早吃到红利的人。
就像我一个朋友,五年前开始做 “老年康复器械”,那时候大家都觉得 “这东西没人买”,他却坚持做,还经常去养老院调研,根据老人的需求改进产品。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他的产品卖得越来越好,去年还开了分公司。
记住:肥田大家都抢着种,最后可能颗粒无收;瘦田没人种,你慢慢耕,最后能收获一片粮仓。耐心不是熬时间,是看清趋势后的坚定。
最后想跟你说:赚钱的本质,是把自己活成 “稀缺品”
其实 “进窄门、走暗路、耕瘦田”,说到底就是一套 “反本能” 的做事逻辑。它不鼓励你去跟风、去贪多、去急功近利,而是让你沉下心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把自己打造成 “别人替代不了” 的人。
你想啊,要是你在某个小领域做到了极致,别人想找这方面的服务第一个想到你;要是你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手里握着别人没有的机会;要是你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熬到别人熬不到的回报 —— 那你不就是 “稀缺品” 吗?别人想要你的服务、你的资源,钱自然就来了。
别总羡慕那些赚大钱的人,他们不是比你聪明多少,也不是比你运气好多少,而是他们选对了路,并且坚持走了下去。咱们普通人没那么多捷径可走,但只要记住 “窄门、暗路、瘦田” 这三个词,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终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毕竟,真正的好路,从来不是人挤人的路;真正的大钱,从来不是靠跟风赚来的。把自己活成稀缺品,钱会主动找你。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