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投降后,日本为何还要死撑?是觉得能翻盘,还是另有打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10:12 1

摘要:另一边,苏联红军也在东线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并逐渐逼近柏林,在东西两线的夹击下,纳粹德国防线全面崩溃,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迅速推进,不仅解放了法国,更在1945年初攻入了德国本土。

另一边,苏联红军也在东线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并逐渐逼近柏林,在东西两线的夹击下,纳粹德国防线全面崩溃,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苏联打进柏林

1945年4月30日,眼看德国已经没了胜算,希特勒在柏林地下室内吞弹自杀,至此,纳粹政权彻底倒台。

5月8日,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正式宣布德国向盟军投降,至此,二战在欧洲战场上也正式宣告结束,剩下的只有还在负隅顽抗的日本。

曾经的轴心国盟友,现在就剩下自己,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投降才是日本最好的选择,可为啥日本还死撑了三个月才选择投降?是觉得能翻盘吗?

肯定不是,以日本现在的国力,别说翻盘了,能挡住盟军就很不错了。

事实上,在1944年7月的时候,日本就有很多人嚷嚷着要停止战争,之所以还在死撑,无非是想有条件的投降,比如不能清算日本高层,保留点扩张利益等等,而这也是日本一直不肯无条件投降的动力。

日本是什么时候嚷嚷着要停止战争呢?其实就是在1944年日本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失败。

马里亚纳群岛是太平洋上由大小数百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处于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尤其是其中的关岛、塞班岛等等,是亚洲和美洲的海上交通要冲,也是美国进攻日本本土的必经之路,因而偷袭珍珠港后的第三天,日本就占领了关岛,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绝对国防圈。

日本绝对国防圈

美国也知道马里亚纳群岛的重要性,于1944年6月15日发起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并接连拿下塞班岛和关岛。

塞班岛和关岛一丢,也就意味着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海上生命线就将被切断,而且美国还可以从这里起飞,直接轰炸日本本土。

塞班岛之战

丢了如此重要的阵地,自然得有人负责。

1944年7月18日,力主和美国开战的东条英机在召开了最后一次内阁会议后,递交了辞职,并于22日,辞去首相之职,彻底下台。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意识到,日本想要打赢太平洋战争,已经没有可能了。

在东条英机下台的当日,小矶国昭和前首相、来自海军的米内光政一起组阁,成为新一任首相。

小矶国昭

小矶国昭是当时的朝鲜总督,长期远离日本本土,而且在国内没有重要的政治基础,也缺乏必要的领导才能,只能和其他势力联合组阁。

另一方面,小矶国昭出任首相的时候,又已经在预备役服役六年,根据规定,他是没法参加大本营会议讨论战局的,也因此,他的上位,注定是没有实权的。

但小矶国昭并不认为,上位后,认为海军和陆军各自独立,提议在陆军参谋长和海军参谋长之上设立海军总参谋长,引起海军的不满,遭到否决。

尽管没有成立统一陆海军的指挥系统的,但倒是成立了最高战争领导会议,让小矶国昭这个首相指挥陆军和海军。

问题是小矶国昭根本不懂指挥,在会议上发言的时候,直接遭陆军副参谋长秦彦三郎的斥责,认为不懂军事的首相,不该随便说话。

此后小矶国昭又考虑重新启用石原莞尔为陆军大臣,而石原莞尔给他的意见就是放弃日本现在所谓的在菲律宾决战的计划,应该立刻和国民政府谈判,这样,手头还有兵力,可以当做讨价还价的资本,和美国实行停战谈判,以谋取一个不错的条件来体面的结束战争。

陆军和海军方面倒是支持这个计划,于是小矶国昭开始行动。

1945年2月,小矶国昭召伪国民政府的缪斌来日本,企图通过缪斌来和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取得联系,然后在苏联的调解下,结束战争。

缪斌

而当时,美、英、苏三国已经在雅尔塔开会了,商讨和制定战后新秩序了,除非日本现在无条件投降,否则靠调解结束,无异于痴人说梦。

果然小矶国昭在东京会见了缪斌后,没有取得任何成效,小矶国昭收到了内阁同僚们的强烈指责,甚至引起了天皇的不满。

当然,日本也意识到败局难以挽回,开始考虑本土作战。

2月26日,日本大本营正式通过了一项命令,即《本土决战实施基本纲要》,打算利用日本外围的岛屿进行抵抗,为本土作战争取准备时间。

而在4月初,苏联又通知日本,宣布不延长《苏日中立条约》,并于4月5日宣布退出《苏日中立条约》。

内外交困下,得不到支持的小矶国昭内阁于4月7日集体辞职,接替他的是海军军官、前宫务大臣铃木贯太郎。

铃木贯太郎

到了这个时间点,高层明白,战争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因而铃木贯太郎的职责,就是如何让日本体面的退出战争。

此时,铃木贯太郎还是寄希望于苏联,认为苏联之所以退出《苏日中立条约》,无非就是想和日本签订一个有利于苏联的新条约而已。

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铃木贯太郎派代表去莫斯科,参加苏联的卫国战争胜利阅兵,摆足了友好姿态,随后又在6月7日,和苏联商量,表示日本愿意将双方争议的南萨哈林岛(即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归还苏联,就是想和日本签订新条约,继而希望苏联调停。

可谁知盟军居然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而一看到《波茨坦公告》,日本统治集团十分恐慌,毕竟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还要放弃自甲午战争起,日本历次赌国运换来的全部成果,更要审判战犯,能不慌吗?选择了拒绝。

明明日薄西山了,日本这帮高层为何还死硬呢?还是天皇和军国主义战犯们的原因。

以天皇、首相铃木贯太郎、外务大臣东乡茂德、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等人的想法,其实是接近无条件投降的,唯一的条件就是保留天皇制。

米内光政

而之前强硬的主战派呢?其实对现在投降也没有意见,但知道自己做尽了恶事,深怕被审判,也不愿意放弃手上的权力,他们的条件是盟军不进入日本本土入驻、日本本国自行处理战犯问题等等。

说来说去,其实他们是有投降的心,但只是有条件的投降。

说白了,就是担心遭到清算,所以搞什么“一亿玉碎”,什么本土决战等等,其实就是让普通日本人送死,然后逼盟军同意有条件投降罢了。

训练底层

在这帮人眼里,日本虽然打得油尽灯枯,但毕竟是岛国,有着天然的海岸线作为屏障,而且日本还将各地日军都喊回了本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另一边,日本又通过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让盟军意识到,想要登陆日本,消灭日本,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在有条件投降的目的下,整个日本上下开始招兵买马,甚至让老百姓武装上了竹竿和陶瓷做的炸弹,搞全民武装,蛊惑日本平民进行坚决抵抗。

从2月28日开始,日本就大规模征召15到60岁的男性和17到40岁的女性服役,打算组建56个师和38个混成旅,除了军队之外,号称要组建2800万的国民义勇队,和美军战斗到底。

没有武器用竹竿

事实上,此时的美国也意识到日本不好打,按照计划,对九州的攻击将在1945年10月展开,而对东京的攻击,则要等到1946年5月才开始。

但即便延后登陆,美国照样进行战略轰炸和经济封锁,导致日本新组建的部队步枪装备率不到一半,其他武器就更低了。

军队都如此了,国民义勇队的装备就更不用说了,只能靠土枪、弓箭、竹枪等凑数。

可以说在美军的轰炸下,日本在本土作战的部队战斗力低下,经济封锁又导致日本国内粮食短缺,本土作战,其实毫无胜算。

本土作战,其实毫无胜算

对于这一点,日本统治阶层自然心知肚明。

可为啥还要坚持本土作战呢?因为他们的目标不是击败美军,而是知道自己作恶多端,如果无条件投降的话势必没有好下场,所以希望通过战斗让美军遭受惨重伤亡,迫使美国和日本和谈,给自己争取一条出路。

实在不行,就干脆拖着整个日本和自己陪葬,甚至一些疯狂的军国主义分子,为了节约资源,声称老人和孩子在未来的战斗中没有用处,应该全部杀掉,足见他们的疯狂。

可谁知美国原子弹搞出来。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放了一颗原子弹;8月9日凌晨,苏联出兵东北,向关东军发起进攻,同一天,美国又在长崎投放了一颗原子弹。

两发原子弹一炸,再加上苏联的突然出兵,日本内阁震惊了,明白已经根本不可能把美国逼到谈判桌上,开始放弃有条件的投降,其中外相东乡茂德更是建议铃木贯太郎,除非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外,日本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原子弹下,一片废墟

8月9日上午,一帮人聚集在皇宫地下防空洞开会,商讨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以结束战争,东乡茂德直接表示,应该接受《波茨坦公告》,而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则坚决反对,继续坚持此前的几个条件,否则坚持抵抗。

会议从上午一直开到晚上,始终未能形成任何决议,只能让裕仁天皇决定了。

事实上,早在会议之前,铃木贯太郎和东乡茂德就曾面见裕仁,告诉了目前的情况,甚至告诉他美国第三颗原子弹随时可能投放(实际上,这是阴差阳错得到的错误情报),而投放点,可能就是东京。

裕仁

此前裕仁也是有一点坚持的想法,但现在,除了投降,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毕竟此前逼着平民去战斗,是为了自己活命。

而原子弹巨大的破坏力可不分你是平民还是上层,这意味着,战争中死去的不再是平民了,于是决定投降。

8月10日,铃木次日通过驻瑞典公使,请瑞典政府把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转交美、苏、中、英四国政府。

为啥不公开宣布呢?其实就是怕一帮死硬派军人不同意,尤其是阿南惟几,为此,在做好正式投降准备前,裕仁还录制了“玉音放送”,并藏了起来。

玉音放送

果然消息一放出,阿南惟几带着一帮死硬派军人在8月15日正式宣布前,连夜冲进了皇宫,打算诛杀主和派,控制裕仁,逼着裕仁继续战争,再来一次“下克上。

毕竟投降也是死,还不如不投降试试呢。

阿南惟几

他们四处搜查录好了《终战诏书》,并枪毙了近卫师团的森纠,然后煽动了一帮近卫暴动,可惜始终没有找到。

除此之外,在皇宫外,由横滨的警备队长佐佐木武雄带着几车人马杀到东京,不仅放火烧了首相的官邸,更一路追杀铃木贯太郎到乡野别墅,好在铃木贯太郎跑得快,逃过一劫,这就是“宫城事件”。

宣布投降

随着8月15日的正式宣布后,日本各地又爆发了多起军人暴乱,比如“上野公园占领事件”和“厚木航空队事件”、“广播电台占领事件”等等。

这帮被军国主义洗脑的疯子,秉承坚持到底的原则,要求日本高层像之前承诺的那样,奋战到最后,打到全民玉碎。

而民间呢?虽然没有太大的骚乱,但小骚乱一直不断。

得知要投降,如丧考批

而经过军人“下克上”后,日本高层借坡下驴,顺势宣布投降,这才结束了战争。

从德国宣布投降到日本投降,隔了三个月,与其说日本坚持抵抗,倒不如说日本秉承赌徒心态,在所有的筹码没输光之前,赌徒其实都是很疯狂的,下意识的认为下一次就是翻盘的可能性。

日本终于投降了

当然,就1945年那个样子,日本想的肯定不是翻盘,而是希望能够有条件的投降,甚至妄想保留一点二战期间扩张出来的地盘,当然最低的限度,就是要保证保证发动二战的那帮子军国主义高层的性命。

所谓玉碎,坚持到底,无非就是这帮军国主义高层的想着法求活而已。

但凡有一点活命的机会,就不会放弃的。

对比德国那边,希特勒直接吞枪自杀,戈培尔灭了自己满门,戈林喝了一口毒药。

日本这边动不动喊玉碎,结果高层里除了死硬的阿南惟几等人切腹自尽外,其余一点动作都没有,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来源: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