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风情】王喜根说民俗 | 老玩艺系列:打弹弓…跳马…斗鸡…骑兵打仗…看小人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10:21 1

摘要: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哪个男孩书包里没有一两把弹弓! 裤子口袋整天鼓鼓囊囊的,那里面装的全是“子弹”,小石子、楝树果、纸团,针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子弹”。


打弹弓

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哪个男孩书包里没有一两把弹弓! 裤子口袋整天鼓鼓囊囊的,那里面装的全是“子弹”,小石子、楝树果、纸团,针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子弹”。

小石子,用于打麻雀。那年头,麻雀在“四害”之列,打得再多也没人干涉。星期天,我们一帮小朋友经常结伴到粮库、树林里去打麻雀。我的一位好友,堪称李广再世,麻雀只要被他瞄上,手起鸟落,百发百中。他那弹弓做得跟别人也不一样,我们通常用的橡皮筋是街上买的,一分钱两根,做一把强力弹弓大约要16根到20根,他爸爸在卫生院工作,废弃的输液管唾手可得,那橡皮管质量好、弹力强,射程远。弹夹自然很讲究,绝对真牛皮,看上去既美观又实用。

随着打弹弓的人日渐增多,祸事也此起彼伏:不是这家孩子眼睛被打瞎,就是某个教室窗上玻璃被打破,路口灯泡被打碎已屡见不鲜。更有传闻,上海一小孩不小心将公共汽车玻璃打碎,满满一车人撞上了电线杆。

后来我们也学乖了,用细铁丝做小弹弓,用两根或四根橡皮筋射青楝树果、小纸团玩。青楝树果主要用于挑逗男同学,冷不丁一颗青楝树果弹在后脑勺上,生疼,但不至于起包,你来我往,流弹纷飞,只伤皮肉不伤筋骨。小纸团不像楝树果那样坚硬,打在身上微微痛,有同学专门上课趁老师不注意拿它传递小纸条,或欺负小同学。小同学也不是好惹的,打得轻喊得重,一声凄厉的惨叫往往闹得课堂十分钟不得安宁。

跳 马

跳马只需要场地,不需要道具,鞍马则由人来充当。游戏开始前先猜拳,谁输谁当鞍马。第一节为蹲式,双手抱膝、低头,跳马的人通过助跑,然后按住“马”的双肩叉开腿,轻松地就可以跳过去;第二节为弯腰式,“马”双手垂直碰膝,弯腰九十度,跳的人像体操运动员一样双手撑在人背上跳过去;第三节为叉腰式,“马”双手叉腰,头和背微微前倾,跳马者快速奔跑,双手按肩腾空一跃而过;第四节为低头直立式,这个高度对于个头矮小的小孩来说,简直是一堵墙,即使高个子对弹跳力、韧带伸缩度也要求极强。胆小的孩子望而却步,只得认输,主动跑到场面中央充当鞍马。

玩跳马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马”切忌抬头,尤其玩到第三节、第四节,如果“马”一抬头,跳者人仰马翻倒是小事,若把传宗接代的玩艺碰坏那祸就闯大了。

斗 鸡

这可是男孩子玩的经典游戏,绝对显示“小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你瞧,两边“将士”按个子高矮次第排开,高个子与高个子角逐,矮个子与矮个子较量。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要不然大高个子的腿支起来,抵到小矮个子胸口,不仅斗不起来,也有以强凌弱之嫌。

双方“战将”上阵前,均用左手抓着右脚脖子,来个金鸡独立。裁判一喊开始,双方则像小公鸡似的急吼吼地冲入场地中央,不管采取顶、撞、挑、拨哪种技法,目的只有一个,用膝盖极力把对方顶下去。十几个回合下来,双方都有点站不稳,强者乘胜追击,冷不丁又朝对方屁股撞一下,对方双脚落地败下阵来。此刻,胜者举起右手绕场一周示意胜利,场边立即传来一阵欢呼声。对方当然不服这口气,第二位骁勇的“战将”奔将过来,三下五除二解决战斗,对方被撞得一屁股坐地,场边又传来一阵欢呼声。

斗鸡,斗的是技巧,斗的更是勇气。冬日,课间操十分钟斗下来,同学们一个个满脸通红,头上直冒热汗,谁也不会在意膝盖被撞得生疼。

骑兵打仗

六十年前,我上小学六年级,十二三岁的小伙头子,正是“皮得伤心”的时候。课间操十分钟,广播体操一结束,我们这帮男生就在操场上玩起了“骑兵打仗”。

“马”通常由个头稍高且壮实的同学担当,“骑兵”个头不要大只要灵活就行。两个人一组,“骑兵”找个有台阶的地方,一个跨裆骑到同伴肩上,“马”要确保“骑兵”不从肩头摔下来,双手紧紧抓住同伴的双脚。“战斗打响”,甲组、乙组、丙组、丁组一起上阵混战,“骑兵”则拿出浑身的本事,东抓一把,西扯一下,目标就在于把对方拉下“马”。

我的一位好朋友,个头不高,身手却异常敏捷,班上的高个子都喜欢和他配合,只要他上阵基本上是无往不胜。不过,他也有“走麦城”的时候。在一次激烈的厮杀中,他被对方抓住肩膀,互相用力一拉,跨下的“坐骑”腿一打软,他被重重地摔到地上,送到医院一检查右腿骨折,马上打石膏。可叹这位骁勇的“骑兵”,竟然在病床上完成了自己的小学毕业考试。

我们那时上小学,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放学以后,绝大多数时间泡书摊,准确地说是泡小人书摊。

出租小人书当初也是一种谋生手段。所谓小书摊,就是两块如同门板一样的薄木架,四面有框,中间钉着七八条横木格,密密匝匝分门别类摆着好几百本小人书。早晨出摊,将薄木架靠在邮政局或汽车站、轮船站门口的墙上。晚上收摊,只要将薄木架像书一样合起来,扛在肩头便可回家。小人书一般是一分钱看两本,厚一点、热门一些的一分钱一本,租回家每天每本一分钱,不光全家人跟着享受,第二天带到学校和同学交换了看,非常划得来。

那时小镇上摆小书摊的不多,也就两三家。老板和我很熟, 租书不用交押金,有了新书都乐于向我推荐。《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七侠五义》等小人书,用如今的时髦话来说,是小朋友心中的最爱。书中故事波谲云诡、曲折离奇,主人公武功盖世、侠肝义胆,个个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在散文集《实话实说》中,曾用浓重的笔墨谈到小人书,谈他的小人书情结。他说,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同样匮乏的年代,小人书像一盏油灯以微弱之光驱散黑暗。我亦有同感。

来源:江都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