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期间,一场绿色变革正悄然发生。在天津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的协助下,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场馆方与本地新能源企业完成了一笔交易——1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实现会议期间全部活动场馆100%绿色电力供应。这是上合组织峰会历史上首次实现场馆全
转自:人民政协报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期间,一场绿色变革正悄然发生。在天津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的协助下,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场馆方与本地新能源企业完成了一笔交易——1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实现会议期间全部活动场馆100%绿色电力供应。这是上合组织峰会历史上首次实现场馆全绿电供应,彰显了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智慧与担当。
2025年是“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从减贫经验交流到农业技术推广,再到清洁能源产业合作,中国同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携手并进。“消除贫困是全球性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目标。”“减贫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5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致贺信时指出。
近年来,在中方积极推动下,上合组织广泛开展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取得显著成果。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称赞中国使8亿多贫困人口(按世界银行绝对贫困标准)在短期内实现脱贫是“真正的中国奇迹”,并在多领域展开“中国减贫模式”试点项目。同时,从白俄罗斯到亚美尼亚,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学员通过减贫与发展研修班研究中国乡村振兴案例;埃及鲁班工坊培养技术人才,促进青年就业;中国和柬埔寨共建“鱼米走廊”,为曾经“靠天吃饭”的村民带去新希望。中国减贫智慧在上合组织国家间广泛传播。
中国在农业领域的技术推广同样成果显著。在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的塔中农业合作示范区,中国农业专家带来的铺膜种植技术和科学施肥方法,让当地棉花产量从每公顷3吨提高到5吨多。此外,中塔友谊苹果示范园栽下1.6万株陕西果苗;哈萨克斯坦的玉米田采用中国节水滴灌技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引进中国水稻旱直播技术,让荒废的水田重现生机。
2019年,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时,倡议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这一基地后来落户陕西杨凌,迄今已为上合组织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2600余名,并带动不少年轻学子来到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留学。这些合作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
绿色发展同样在上合组织国家间绽放异彩。在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中乌合作建设的500兆瓦光伏电站如同一片“蓝色海洋”,让曾经荒芜的戈壁滩熠熠生辉。这座全部采用中国技术和装备的电站,预计每年可输送1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3万吨。哈萨克斯坦的风电场、吉尔吉斯斯坦的垃圾发电站、巴基斯坦的水电站……一个个绿色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编织着上合组织国家的绿色能源网络。
从渤海之滨到里海之畔,中国用实际行动诠释大国担当,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动力。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中国始终秉持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宣布将建立中国—上合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可以预见,在未来,这些机制将架起一道道桥梁,将中国的绿色发展经验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实际需求相连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