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改革,可以追溯到1928年1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通过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以说,贫苦农民最初的愿望和要求是土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贫困农民群
土地改革,可以追溯到1928年1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通过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以说,贫苦农民最初的愿望和要求是土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贫困农民群体已经发生了改变,底层群体的覆盖面不仅仅是农民了,那么现在底层群体的愿望和要求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土改与历史性的矛盾
土地改革是对我国两千多年以来封建制度颠覆性的改革,打破了地主阶级拥有大量土地的传统。
农村曾经是社会的绝对主体,农民是农村的主体,而贫雇农又是农民中的主体。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是贫雇农受雇于官僚地主阶级的,即使在朝代初创时期有比较多的平民,也会因为各种原因逐步被蚕食,最后成为贫雇农。
官僚地主阶级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部分:官僚和地主。
地主可以由平民或者富农发展而来,也会因为家道中落成为平民或者贫雇农,但是地主的形成具有很大的粘性,最终地主会逐步兼并成为更大的地主。
官僚可以世袭也可以通过功名实现,不论是科举还是军功都可以。官僚一般都会成为地主,北洋政府时期都不例外。官僚成为地主时,大官僚成为大地主,中小官吏成为中小地主。
地主和官僚都会攫取越来越多的土地,手中的土地有的随着权力易手而流转、总体上随着王朝更迭而流转,遂成为一个特殊阶级。
官僚阶级对土地具有天然的贪婪,多多益善,即使朱元璋这种真正的穷汉领导的官僚集团,也迅速发展成为了官僚阶级,老朱家成为从土地中攫取利益最多的皇家集团。
历史上的矛盾,包括大多数农民起义,都是因为官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土地改革,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让贫苦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了实现。
土改与生产力的释放
很多上了年龄的人,都经历过农民的土地分配,跟在丈量土地的人群屁股后面,即兴奋又新奇。
现在的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之后,跟着的是又一个三十年不变。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农村也经常重新划分土地,因为有婚丧嫁娶和新出生的孩子,集体的土地是固定的,村子的人口是不固定的,所以要经常重新分地。
大规模的统一性的土地改革从1950年冬开始的,有计划分期批地进行。当时每期改革,一般都会经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财产、复查总结和动员生产等步骤。
各级都派出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领导土改运动。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都报名参加土改工作队,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之中。
各地土改工作队首先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培养积极分子,逐步把群众发动起来,建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农民协会,作为土改的执行机关。
随后,进行划阶级,开展对地主阶级面对面的斗争,对其中罪大恶极的分子和破坏土改的分子实行镇压。
最后,在斗争胜利的基础上,由农民协会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并在分配完成后进行复查,整顿与加强政权和民兵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
土地改革之后,是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人人充满幸福感,人人工作有干劲,人人觉得有奔头。
贫苦农民群体的变迁
农村人口是最庞大的群体,曾经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占比逐步降低。
截止到2024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6.11%,实际上在农村生活的人口可能更低,因为农村真的碰不到多少人,除非过大年。
在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时候,贫苦农民的比例也比较高,因为物质基础过于薄弱,生活水平很难短期内提高上去。即使土地改革之后,贫苦农民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过去可没有现在的医保等保障。
随着农民变成了农民工,随着农村和城里的进一步融合,城里人高人一等的门槛降低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的群体,可以称之为底层群体。
底层群体主要指生活在贫困状态、缺乏就业保障的社会成员,包括农民工、失业者、病残者等特殊人群。
这一群体的形成多数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也有的是因为创业失败等原因,都需要面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底层群体不仅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能影响社会的持续转型进程。
对底层群体,不像过去的贫苦农民群体一样引起足够的关注和关心。对底层群体的访贫问苦,也不像土地改革一样有计划有步骤。
大家都知道底层群体,又都不是很明白底层群体,更是缺乏对底层群体的真正关心和帮助。
对内对外是两重天吗
现在的发展,确实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对社会发展的获得感有很大的差距。
有人说:“我们的文明是对待自己人狠的不能再狠,越底层越狠;对待外族好的不能再好,越落后越好。”这种说法,应该代表了很多底层群体的心态,可以说是既希望国家好又恨铁不成钢吧。
对内对外,真的是两重天吗,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首先说这种思想是很片面的,并不正确。中华民族是友善的民族,但是并不是容易被侮辱的民族。对外族好要么是团结互助的需要,要么是我们力所不能及。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我们的口号,也是不屈的音符。我们已经沉睡了太长的时间,为的是厚积而薄发。
我们对外族好,是有前提条件的。我们的入籍条件是极为严苛的,就是一种证明。我们的文明并不落后,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很多国家已经重新审视我们了。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文明向世界的传播,就像英帝国当年那样。
至于说对待自己人狠的不能再狠,越底层越狠,一方面是因为卷的厉害,把竞争的激烈视为狠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美德的缺失,让人措手不及。
当然了,也有一些崇洋媚外者,带了个坏头。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社会的进一步完善。
底层群众愿望与诉求
底层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就像贫苦农民最初的愿望和要求是土地改革一样单纯,底层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底层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可以从基因、基本需求、美好愿景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底层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和中华民族的基因有关。中华民族是勤劳节俭和隐忍的民族,解放前是希望过上稳定的日子,解放后也不过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底层群众并不是刁难者,多是憨厚淳朴的人。
其次,从基本需求来说,底层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是公平和正义。底层群众无权无势,最渴望的是公平和正义,最盼望的是老虎苍蝇一起打,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最后,从底层群众的美好愿景来看,底层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底层群众居于社会的底层,更有爱国的动力,生于斯长于斯,希望国家能够蒸蒸日上,面对国家的危机也会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践行群众宗旨,就是对群众饱含深情,心中装着群众,工作为了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尤其是要考虑底层群众的愿望与诉求。
写在最后的话
我们经常提到群众满意度,但是感觉现在的群众满意度仍然有待提高。
面对底层群众的时候,能否少一份戾气,多一份真诚?
来源:月之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