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7日,孔学堂邀请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得主、山东淄博作家魏思孝,以“我小说里的乡村”为主题举行专场讲座,与听众共话创作背后的故事。讲座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主持。
9月7日,孔学堂邀请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得主、山东淄博作家魏思孝,以“我小说里的乡村”为主题举行专场讲座,与听众共话创作背后的故事。讲座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主持。
讲座上,魏思孝围绕“乡村”这一核心创作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和听众分享了缘何决意回归乡村、扎根小说创作的历程与心得。他直言,自己笔下的乡村灵感源于山东淄博乡土的真实生活——身边的亲友、乡村里的风俗、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沉浮,这些日常观察的片段及鲜活的人物,都成为《王能好》《余事勿取》《土广寸木》等作品的灵感源泉。他看重作品里面的诚恳,认为“不粉饰接触到的现实,让小说比历史更接近真相本身”,让听众直观感受到创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结。
讲座现场,还播放了由著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焦波执导的《乡村里的中国》纪录片,并通过照片、小说节选等形式,展示了魏思孝作为灵感源泉的家乡风貌、风土人情及人物原型,引发了不少听众的思乡之情和情感共鸣。正如主持人周之江所评价:“魏思孝是一位十分真诚的作家、讲述者,他小说里刻画的很多人物,都像是带有一丝悲情色彩的喜剧人,读完后让人感触很深。”
听完讲座,不少听众也纷纷表示,从作者的讲座和作品里,看到了如今乡村的发展变化,也从中照见身边人及自己,希望这样的课堂能走进更多地方。听众们还就今后作者是否会从乡村小说转向都市题材等问题发起提问,魏思孝则耐心倾听并予以解答,还分享了自己对于创作的一些个人看法及今后创作计划,通过诚挚的交流,让更多听众愿意走进他笔下的那个中国当代乡村场域,感受那些小人物们的悲欢离合。
此次讲座不仅让听众深入了解魏思孝的创作理念,更通过乡村题材的文学表达,唤起大家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及对文学创作的思考。活动尾声,还设置了现场签书环节,进一步拉近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孔学堂的文学交流氛围愈发浓厚。
记者 吴宇
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