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蓝 S05作为一款起售价 11.99 万元的紧凑型新能源 SUV,2025 年 7 月仅实现 3154 辆销量,与其硬件参数和价格优势形成鲜明反差。以下从市场竞争、产品体验、品牌认知等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深蓝 S05作为一款起售价 11.99 万元的紧凑型新能源 SUV,2025 年 7 月仅实现 3154 辆销量,与其硬件参数和价格优势形成鲜明反差。以下从市场竞争、产品体验、品牌认知等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市场竞争环境异常激烈
头部品牌挤压效应显著
在 2025 年 7 月纯电 SUV 销量排行榜中,深蓝 S05 的销量为 3154辆,而特斯拉 Model Y(30,766 辆)、比亚迪元 PLUS(7244 辆)等竞品销量远超其上。头部品牌凭借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用户基础,在渠道覆盖、品牌溢价上占据绝对优势。例如,比亚迪元 PLUS 的 510KM 超越型与深蓝 S05 510Max 纯电版(优惠后约 12.39 万元)价格相近,但前者在三四线城市的 4S 店覆盖率高有一定优势。
细分市场结构变化冲击
2025 年新能源市场呈现 “两极分化” 趋势:高端市场由 Model Y、理想 i8 等车型主导,而 10-15 万元主流市场则被比亚迪、吉利等品牌占据了大量份额。深蓝 S05 ,需同时面对混动车型(如银河 E5)和纯电的双重竞争。而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增程式 SUV 渗透率同比提升 18%,分流了部分家庭用户。
竞品技术标签更具吸引力
比亚迪元 PLUS 强调 “刀片电池 + DiLink 4.0”,零跑 B10 主打 “激光雷达智驾”,而深蓝 S05 的 “4K 云台相机”“光影大灯” 等配置虽具差异化,但未能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核心价值。例如,其 3C 超充技术(15 分钟补能 370km)在宣传中未突出与竞品的对比优势,导致消费者更倾向选择 “800V 平台” 等直观技术标签。
空间实用性未达家庭用户需求
深蓝 S05 轴距 2880mm 看似领先,但受溜背的动感造型影响,后排头部空间表现一般,略低于同级主流水平(如银河 E5 为 920mm)。后备箱常规容积 不错,但地台较高,搬运大件物品略有不便。
价格策略与配置分布失衡
配置取舍影响性价比感知
入门版 510Pro 纯电版(11.99 万元)缺失全景天窗、座椅电动调节等实用配置,而中高配车型(如 510Ultra 纯电版 14.59 万元)的 4K 云台相机、光影大灯等科技配置对多数用户而言边际效益较低。相比之下,比亚迪元 PLUS 510KM 超越型(12.98 万元)标配全景影像、自适应巡航,配置更贴近家庭用户需求。
增程版定价策略失误
增程版 200Max 远航版(13.59 万元)与纯电版 510Max 价格接近,但纯电续航仅 200km。
品牌认知与用户需求错位
科技标签与实用主义冲突
深蓝 S05 定位 “多彩生活记录者”,强调 4K 云台相机、130 万像素光影大灯等娱乐功能,但家庭用户更关注空间、续航和安全性。
营销传播与用户沟通不到位
技术优势未转化为用户利益点
深蓝 S05 的 “原力超集电驱系统”(效率 95%)、“金钟罩电池”(NESTA 六维安全认证)等技术亮点,在宣传中未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例如,“4.5C 闪充技术” 未明确解释为 “15 分钟补能 370km”,导致消费者误以为与普通快充无异。
场景化营销缺乏深度
尽管深蓝 S05 主打 “户外场景”,但未针对露营、自驾游等高频需求进行深度绑定。
提升空间与改进建议
产品优化
优先解决车机系统反应速度一般的问题,通过 OTA 升级提升流畅度,并提供 “硬件延保” 服务,优化后排头部空间设计,增加后备箱储物格,提升家庭实用性。
推出 “长续航标准版”(如 550km 纯电版),简化配置层级,突出核心价值。
增程版推出 “家庭实用型” 配置,取消投影大灯等非必要功能,降低入门价格至 11.99 万元。
深蓝 S05 并非缺乏竞争力,其核心问题在于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错位、技术优势与用户认知脱节。在新能源市场从 “参数竞争” 转向 “体验竞争” 的背景下,深蓝汽车需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产品逻辑,通过简化配置、优化体验、强化口碑,将潜在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实际销量。
来源:天朗试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