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玛雅·霍克那张脸,弹幕齐刷“她妈是乌玛·瑟曼”,一秒出戏;点开《新蝙蝠侠》,佐伊·克拉维茨一出场,微博热搜自动关联“爸妈是谁”。
“星二代”三个字,现在比剧透还让人血压高。
刷到玛雅·霍克那张脸,弹幕齐刷“她妈是乌玛·瑟曼”,一秒出戏;点开《新蝙蝠侠》,佐伊·克拉维茨一出场,微博热搜自动关联“爸妈是谁”。
观众不是傻子,大家只是突然意识到:原来遥控器那头,早就写好家谱。
雷米·布鲁门菲尔德在《好莱坞记者》的专栏把遮羞布扯得更碎:流媒体每年1300部新片,名字就是算法关键词。
杰克·奎德演《无痛凯恩》,海报大字报“梅格·瑞恩之子”,比剧情简介还显眼。
Netflix的选片会里,有人直接甩一句“这项目有姓”,绿灯秒开。
姓氏成了通行证,草根简历在第一轮就被扔进碎纸机。
别以为只有演员在拼爹。
摄影机后面,德斯特里·斯皮尔伯格的短片《让我走》靠“斯皮尔伯格女儿”五个字拉到全明星子女阵容,结果IMDb 4.7分,评论区高赞:“投胎技术不错,拍片技术稀烂。
”幕后岗位更隐蔽,灯光师的儿子管器材,制片人的女儿管预算,工牌一翻,全是熟人。
行业潜规则从“谁你认识”进化成“你是谁生的”。
讽刺的是,布鲁门菲尔德自己也是二代——祖父是摄影大师欧文·布鲁门菲尔德。
他在专栏里写“我懂这种便利”,语气像炫耀又像忏悔。
网友怼他“既得利益者假装反思”,他回怼:“至少我敢写。
”这场骂战把遮羞布烧出洞:二代们开始公开把家族背景当营销卖点,过去还遮遮掩掩,现在直接写进通稿,“传承感”成了新流量密码。
更扎心的是,观众一边骂一边真香。
玛雅·霍克在《怪奇物语》里演“酷girl”,弹幕刷“靠爸妈”的同时,播放量冲全球前三。
佐伊·克拉维茨穿猫女紧身衣,票房破七亿。
数据证明:骂得最狠的人,可能贡献最多点击量。
流媒体算得精,黑红也是红,姓氏自带话题度,省了多少宣发费。
有人想破局。
独立导演众筹拍片,片尾字幕“无二代参与”当卖点;新人编剧在TikTok直播写剧本,靠“素人逆袭”标签攒粉丝。
但杯水车薪,平台首页依旧被“姓”垄断。
布鲁门菲尔德在文末留了个冷笑话:“现在连群演都得查三代,怕不小心挡住哪个制片人的侄子。
”
屏幕前的你我,遥控器像投票器。
下次看到“某某之子”主演,是关掉还是继续看?
答案可能很怂:骂完还是点播放。
毕竟,在算法时代,连愤怒都被打包进流量套餐。
来源:正大光明梦想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