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服装厂的机器轰鸣到直播间里的助农吆喝,从泥泞小路的改造升级到网格治理的和谐图景,一位“80后”村支书用实干与担当,让“空心村”蝶变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书写了一段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从企业家到村支书,彭徇龙用赤子情怀扎根乡土,用实干担当诠释初心。”
作者 | 杨志波
题图 | 彭徇龙在直播间带货。邱政寅/摄
从服装厂的机器轰鸣到直播间里的助农吆喝,从泥泞小路的改造升级到网格治理的和谐图景,一位“80后”村支书用实干与担当,让“空心村”蝶变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书写了一段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他就是江西省2025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抚州市金溪县何源镇彭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徇龙。他曾是驰骋商海的职业经理人,却毅然选择回到故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激活乡村。
把“急难愁盼”变成“幸福账单”
“彭书记,家里的自来水又停了”“孩子上学路坑坑洼洼,太不安全”……2021年刚回村时,村民的一声声诉求,成了彭徇龙心里沉甸甸的牵挂。他带着村“两委”班子走遍全村各个角落,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的“急难愁盼”。
“产业造血”是他拿出的“第一招”。看到村里闲置劳动力多,他拿出多年积蓄创办服装厂,稳定运营后将其移交村办公司管理,让3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赚钱不是目的,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才是关键。”彭徇龙说。
2022年,村民种粮积极性下降,不少土地撂了荒,他连夜赶往邻村取经,回来后带着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流转7个村小组近1200亩农田,引进建宁县桂才种子专业合作社建立制种基地,让撂荒地变成“聚宝盆”,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如今,彭家村的自来水清澈甘甜,16栋老房完成电路和厕所改造,破损道路全部修复,完成15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村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彭书记心里装着我们,是真心为大家好!”村民们由衷地称赞。
“村里事千头万绪,得用对方法才能理得顺。”有着企业管理经验的彭徇龙,把现代管理理念搬进了乡村治理。他以党建为引领,将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自己担任总网格长,党员干部化身网格员,通过“居住地+亲属关系”纽带,织密服务群众的“连心网”。
彭徇龙与村民围坐一起开展乡村议事。邱政寅/摄
党员积分制的融入,让治理更有活力。网格员比服务积分,网格长比治理进度,网格间比发展成效,昔日“要我参与”变成如今“我要参与”。“以前邻里闹矛盾,往往拖到‘小事变大事’,现在网格员上门就能解决。”彭徇龙说。去年以来,全村党员参与义务劳动16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
曾有9名在外流动党员春节返乡时,主动到村党总支报到,义务帮助村里修进村道路,乡土情结与党员担当在网格中交融升华。“我85岁了,几个小孩都在外面做面包,年纪大了,走路腿脚也不听使唤了,平时都是这些党员和村干部帮我买米买油,真的很感谢他们。”胡子花白的彭发生老人说。如今的彭家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志愿服务的多了,闲坐闲聊的少了,发展产业的多了,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在这一模式下,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能通过网格快速收集和处理。无论是邻里纠纷调解,还是环境整治监督,网格员们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短短两年时间,彭家村的面貌焕然一新,2023年成功列入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成为乡村治理的典范。
以“邻里小事”诠释“大道至理”
2021年,彭徇龙刚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不久,就敏锐地意识到:愈演愈烈的彩礼之风,正成为村民奔向幸福的拦路虎。
彭徇龙带领村“两委”班子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彭家村村规民约》,明确规定:彩礼不超过5万元、婚宴桌数不多于8桌。同时创新性地制作了移风易俗承诺墙,组织村民签名承诺。“推行初期困难重重,有些老百姓不理解,说村干部管得宽。”彭徇龙没有退缩,而是组织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
村民徐仕雄和彭绚蝶当初就因为约定的彩礼过高产生矛盾。“我爸妈拿不出那么多钱,那段时间很困扰,我们也有过摩擦。”徐仕雄坦言。而彭绚蝶则无奈地表示:“我爸觉得彩礼低了,别人会有看法。”得知两家的情况后,他主动上门劝说女方家长,用真诚化解了顾虑,促成了村里第一桩“低价彩礼”婚事。“这种政策对我们年轻情侣太好了,我们现在过得很幸福。”徐仕雄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口袋鼓起来了,脑袋更要富起来。”彭徇龙把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建起了移风易俗宣传长廊和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定期开展理论宣讲、实用技能培训。一支由村民组成的“乡间好声音”团队,用带着泥土芬芳的小故事传播大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滋润百姓心田。他还巧妙利用“彭支书”短视频平台,记录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生动宣传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新风尚。
在彭徇龙的努力下,彭家村悄然蜕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攀比之风消退了,守望相助的志愿服务蔚然成风;邻里间鸡毛蒜皮的争执少了,互帮互助的温情故事多了……“以前碰到婚丧嫁娶是相互攀比、大操大办,又累又花钱,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变了,一切从简,省钱又省心。”彭家村村民邓红女说道。
2024年,彭家村“打好‘三张牌’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入选2024年度江西省基层思政工作优秀案例,文明新风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深厚“软实力”。
彭徇龙在水田里与村民交流。邱政寅/摄
让“产业引擎”驱动“乡村蝶变”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2025年,彭徇龙带着村民“触网”,在直播间带货,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家人们!这是我们彭家村的野生高山红茶,每一片都是乡亲们翻山越岭亲手采摘,茶汤清亮,入口回甘……”直播镜头前,彭徇龙正娴熟地冲泡着茶叶,琥珀色的茶汤在杯中流转,清亮诱人。在彭徇龙身后,彭家村农特产品加工销售中心里,雷竹笋、红薯粉等特产琳琅满目,静待识货之人。这个名为“彭支书”的短视频账号,已成为彭家村拥抱时代的“流量窗口”。
2025年,他推动打造溪畔农场,让“农区变景区”成为现实。在他的带领下,彭家村蹚出了一条“党建+产业+治理”的振兴路: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15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53万元;昔日闲置的校舍变成研学基地,废弃的仓库改造成农产品展销中心,6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外地的游客来我们这偏远的小山村旅游,吃我们的农家饭,买我们的农产品。”彭家村村民彭建忠兴奋地说道。
彭家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村党总支被评为市级红旗党支部。面对荣誉,彭徇龙说:“乡村振兴是场接力赛,我们要跑好每一棒。”
如今,彭徇龙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我们要把电商直播间开到田间地头,让彭家村的土特产销遍全国;还要升级溪畔农场,让这里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从企业家到村支书,彭徇龙用赤子情怀扎根乡土,用实干担当诠释初心。在他的带领下,彭家村的“幸福路”正越走越宽。
来源:聪明团团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