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7年6月,也是我高一的麦假时间,去家在仰韶村的王中伟同学家帮助他们收割小麦。干完农活,王中伟盛邀同学们去看仰韶文化遗址。因为时间太久,若干年后,实在想不起当时的场景和王中伟同学的原话。印象中,王中伟在介绍仰韶文化时,因为自己村里有仰韶文化遗址而自豪,至于
《漫画仰韶》诞生记
1987年6月,也是我高一的麦假时间,去家在仰韶村的王中伟同学家帮助他们收割小麦。干完农活,王中伟盛邀同学们去看仰韶文化遗址。因为时间太久,若干年后,实在想不起当时的场景和王中伟同学的原话。印象中,王中伟在介绍仰韶文化时,因为自己村里有仰韶文化遗址而自豪,至于仰韶文化的相关知识,我是一点概念也没有了,那是我初次接触仰韶文化。后来时常有人讲中学课本中的“仰韶文化”,我也是印象模糊,时常反思自己学不如人,或是知识点在记忆里强化不够。也偶尔会想如何才能让像我一样的人对“仰韶文化”印象深刻。
2002年6月,我到统战部工作,或是商务活动或是文化交流,开始高频次密集性地到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考察,因为唯有仰韶文化最能代表三门峡历史文化的厚重性。或是跟随领导服务或是自己单独陪同客人,我都认真聆听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介绍,对仰韶文化之于中华文明有了粗浅的认识,也对仰韶文化产生一种难以言表的敬畏。虽然说不清楚,但我想敬畏里应该有一种情怀,并且伴随到访次数增加也愈加刻骨铭心。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的自豪感要远超我的高中同学,毕竟我是从专业人员口里再次了解和认识的仰韶文化。但究竟什么是仰韶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究竟是什么,我还是没搞清楚也说不明白。高频次密集性的到访,再说记性差就说不过去了,我的关注点是统战工作,对仰韶文化我只能致敬但不能聚焦。
2016年8月,我到当时的市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局拜访。此时已经明确我在市委宣传部分管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联系市文广新局和市文联的工作。在市文广新局,我见到了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局长宁会振同志。我们原来熟悉,就单刀直入聊开了我联系的业务。我之前对三门峡的文艺文产工作一无所知。他从东、西常村“骂社火”到豫西剪纸,从“百佛顶灯”到剧团演出,从“卢氏智人”到仰韶文化,讲得头头是道,我听得津津有味,最终围绕“仰韶文化”展开深度交流。曾记得我莫名其妙地提出,全市一定职级的干部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仰韶文化、宣传文化系统有多少人真正能讲清楚仰韶文化、文博系统有多少人真正能讲明白仰韶文化。他郑重地回答:“你问的这些我还真不知道。”我说:“好老兄,我这算不算仰韶三问。”之后一段时间,我反复想,“仰韶三问”的答案是什么,自己又应该为仰韶文化做点什么。
2023年8月,我再次转岗到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履新任职公示期间,我不由自主地思考到新单位要做什么。我提前要到了单位的《三定方案》,反复研读认真思考,最后认为,“仰韶文化”应该“以立中国品牌树国际影响为目标,按照社会化公司化产业化资本化的运作方式,用现代语言讲述古老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名气提起来、财气聚起来、产业兴起来,变先人文明资源为后人幸福财富,促文旅壮大成就支柱产业”;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应该“文物保护利用立基础、文化研究传播树影响、文旅融合发展求效果”。目标是方向也是责任。但自己也暗自吃惊,这是多大一个工程,又需要多少时间去实现,更何况究竟能不能实现。我又想到了七年前与宁会振曾经对话的“仰韶三问”,更不要说中国品牌和国际影响谈何容易,仰韶文化由考古学界认可的中华文明源头的共识,变成全社会大众化的共识,就当下来说,何其艰难又何其渺茫。
路虽远,行则将至;梦虽遥,做则必成。
中国品牌和国际影响,要先从社会大众熟知为开端。涉及影视剧目创作的,歌曲戏剧编撰的,文旅文创构思的,媒体矩阵搭建的,一番实现路径天马行空的思考,一番财务推演事多钱少的苦恼。如何花小钱办大事,如何不花钱办成事,成为始终萦绕我心头要破解的艰难课题。单位地下停车场荧光灯的数量、卫生间冲水的频次、办公室空调的度数,都成为我时常啰嗦的话题。与其花钱求别人,不如不花钱靠自己。于是商议与河南顶端新闻合作,搭建属于自己的一块阵地——“顶端仰韶文化研究院”,寄望员工人人撰文稿人人多转发,寄望文章是好文章让人想阅读,锚定决心要构建自有“媒体矩阵”。我也时常说,“动动你的金手指,不花一分钱宣传仰韶文化,就搭建起了专属我们自己的媒体矩阵”。仰韶文化不为社会大众所熟知,就是因为考古学是小众的,考古学科创设刚过一百年。从学术专业到社会普及没有鸿沟但有障碍。动员员工撰写感悟文章,美其名曰“为考古科研塑造分析问题、谋篇布局和凝炼文字的综合素养”。两年时间里,员工在“顶端仰韶文化研究院”刊发读书感悟类文稿和文物科普文章等超过2000余篇,单篇文稿阅读量由初始的数百或几千到现在的过万或数万。“顶端仰韶文化研究院”宣传“仰韶文化”的效果初步显现。但“仰韶文化”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仰韶文化”有什么特征,还是没有向社会大众说明白。
2024年春节,我们将关于仰韶文化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一个选择题,在顶端新闻上面向全国“举办仰韶文化有奖知识趣味竞答活动”。考古学是小众的,仰韶文化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没奖金只有奖品,社会大众愿不愿参与,如何调动社会大众的参与积极性,又是一番神思考、又熬白了本已花白的的头发。邀请蒙曼、陈星灿等文化名家为他们的著作签名做活动奖品,邀请贾文龙、范军等文艺名家拍摄视频为活动助力。诸位大家的名气为活动聚集了人气,趣味游戏吸引人参与,环环相扣逐浪提升,仰韶文化知识趣味竞答活动圆满成功——全国参与答题成绩优秀并抽奖者达到六万余人、覆盖十六个省市区和河南省的十八个省辖市。
仰韶文化立中国品牌树国际影响,绝不仅仅是一个活动所能实现的。仰韶文化知识竞答活动只是一个开始,犹如万里长征迈开第一步,如何常态化持续性地宣传好仰韶文化,仍然是萦绕于心的话题。
杨拴朝,一个一直把自己沉浸在仰韶文化里的人、一个痴迷仰韶文化20余年的人、一个别人戏言“仰韶文化虐他千万遍,他对仰韶文化如初恋”的人。在我履职前,他与我通电话,说仰韶文化是篇大文章,大有可为,希望我作为一个渑池籍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仰韶文化命名的官方机构的负责人,能实实在在地为仰韶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俩原本不认识。用他的话说是冒昧打电话,希望约个时间见面,就渑池的文化向我汇报一下。我们见面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从上河曙猿到仰韶文化,从仰韶文化的影视创作到赋能文旅发展,感觉有说不完的话和有干不尽的事,仿佛事关仰韶文化就是我俩的责任,我俩的使命就是为了仰韶文化。感慨于他对仰韶文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怀,我特意邀请其他文化界朋友和他一起吃晚饭,边吃边聊仰韶文化。这次连续几个小时聊仰韶文化,让我对仰韶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更全面的了解,从考古发现到学术研究,从名人治学到逸闻趣事,从个人看法到主流观点,从地方活动到国际交流,从“单打独斗”到“兵团作战”。我也禁不住感慨,一个人一辈子不要说做多少事,但凡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值!仰韶文化,应该就是值得自己做一辈子的事,虽然我才刚刚开始!基于这种新友如旧交的关系,我专程回渑池再次见他就仰韶文化进行专题交流,从下午到晚上,似乎仰韶文化是我俩永远聊不完说不尽的话题。
坚实基础,更成为享誉世界的珍贵人类文化遗产。
仰韶文化的社会化大众化传播,《漫画仰韶》是直接路径。我在联系市文联工作期间,专注于扶贫攻坚—文艺小分队进乡村活动,参与央视“竟演魅力中国城”活动,筹办首届落地三门峡的中国摄影艺术节,筹划“唱响三门峡—一首歌唱响一座城”活动等等,对美术界的大咖们是两眼一抹黑,虽说也动员过好几个当地或职业或业余的美术创作者,但都因对仰韶文化的极度陌生而搁浅。
一次与杨拴朝的偶然交流中,他说郑州九十三中的王鹤伟老师对仰韶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愿意创作《漫画仰韶》文本。不谋而合成为志同道合。我兴奋地告诉他抓紧联系对接,要积极促成合作落地。《漫画仰韶》创作终于提上议事日程,也成为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首部聚焦仰韶文化社会化宣传的著作。王鹤伟老师很快展开了文本创作工作。原郑州九十三中的吕玉卿校长也对《漫画仰韶》寄予厚望,从基层教育专业角度给予悉心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涛博士对书中考古专业知识进行细致把关。经过三个多月持续加班加点的辛苦工作,终于拿出了最初的文本文稿。经组织业界人士认真讨论认为可行后,又请西安美院的漫画新秀——薛云岳同学开始漫画创作,之后又经过参创人员的数次反复修正,书稿交付中州古籍出版社审核并申请出版,预定计划于2024年底完成出版工作。
2024年11月,《漫画仰韶》顺利申请到了书号,出版社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又严格按照出版要求,对书的文本和漫画表现细节多次提出了修改意见。参与《漫画仰韶》创作的几位老师不辞辛苦,又经过30多次的反复精雕细琢,终于在2025年5月份定稿。似乎是成书在见,但出版社还要呈送多个部门审核把关。但在我们这里,出于对《漫画仰韶》成书的殷切期待,出于自我感到有重大价值有开创意义于仰韶文化的万分激动,犹如“十月怀胎”亟待“一朝分娩”。
2025年8月,装订精美、叙事通俗、故事完整、内容详实的《漫画仰韶》终于与大众见面——一本凝聚一年多的努力但饱含几十年情怀的书!一本具有开创仰韶文化弘扬传承事业里程碑意义的书!一本引领仰韶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实践案例倍出的书!
我衷心期待《漫画仰韶》从娃娃抓起,能对仰韶文化的社会化大众化传播、增进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作出一点贡献。
文/ 杨鸿星 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
来源:三门峡日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