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领克品牌近日推出面向中大型轿车市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旗舰车型——领克10 EM-P,以“智能电混四驱轿车”的定位切入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这款车型自夏季启动预售以来,凭借19.2万至22.2万元的预售价区间引发市场热议,其核心卖点在于将高端配置下沉至更亲民的价格
领克品牌近日推出面向中大型轿车市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旗舰车型——领克10 EM-P,以“智能电混四驱轿车”的定位切入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这款车型自夏季启动预售以来,凭借19.2万至22.2万元的预售价区间引发市场热议,其核心卖点在于将高端配置下沉至更亲民的价格带,试图重新定义该细分市场的价值标准。
外观设计上,领克10 EM-P延续了品牌二代家族语言,但通过轿跑化改造强化运动属性。车头采用封闭式格栅与贯穿式灯带组合,前唇设计更低以优化空气动力学表现;侧面以四门轿跑式溜背线条勾勒速度感,短前后悬与后倾C柱营造出紧凑而富有张力的视觉效果;尾部通过简洁灯带与扩散器下护板拓宽横向视觉。细节处,无框车门、大尺寸轮毂及高光配色进一步凸显其“出场即焦点”的设计理念,整体风格在运动与优雅间取得平衡。
动力系统是该车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搭载的第二代EM-P智能电混系统,由1.5T Evo专用增压发动机、异步电机及多电机四驱布局构成,系统综合最大功率达390kW,峰值扭矩755N·m。配合38.2kWh的“超级混动金砖电池”,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可达240km,且支持30%至80%电量15分钟快充。这种配置既满足城市通勤的零油耗需求,又通过四驱系统与大功率输出保障长途驾驶的动力储备,形成“日常经济性+周末性能”的双场景覆盖。
智能化配置方面,领克10 EM-P展现出激进的技术投入。车载计算平台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配合激光雷达与多传感器组合,为“千里浩瀚H7”智能驾驶系统提供硬件支撑。该系统宣称可实现城市NOA、连续避障等高阶功能,将高级驾驶辅助(ADAS)从顶配车型下放至主力版本。不过,实际体验仍取决于软件成熟度、地图本地化迭代速度及OTA更新频率,这些因素将成为功能落地效果的关键变量。
座舱体验同样向高端市场看齐。中控台采用横向布局增强空间感,大尺寸中央屏与HUD抬头显示形成信息交互矩阵,同时保留物理按键以提升操作便利性。高配车型搭载哈曼卡顿多扬声器音响系统,营造沉浸式声场。座椅采用Nappa皮质(部分版本),全车标配通风、加热、按摩及电动调节功能,后排零压云感座椅设计则试图将舒适性提升至旗舰水平。尽管轴距与后排空间表现符合中大型车主流水准,但若以豪华旗舰的“极致腿部空间”标准衡量,仍存在一定差距。
底盘架构基于改进的CMA Evo平台打造,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部分版本配备液压可变阻尼系统,旨在兼顾操控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调校风格偏向“动态均衡”,既能满足弯道驾驶的支撑需求,也可在长途行驶中提供足够的滤震表现。
从市场定位看,领克10 EM-P的核心优势在于“配置密度”与“纯电可用性”的双重突破。全系标配四驱、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配置,打破了同价位车型的供应格局;而大电池与电混系统的组合,则使其在20万元出头预算内即可提供接近30万元级的使用体验。然而,其长期竞争力仍需面对多重考验:软件与地图的本地化迭代能力、高压电池与传感器的维护成本、以及用户在实际场景(如冬季低温、长途高速)中的口碑积累,将成为决定其能否从“配置亮点”转化为“市场标杆”的关键因素。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