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临床工作中,胸痛不仅指胸部范围内的疼痛,还包括多种胸部不适感(如胸闷、憋喘、心悸、压迫感、烧灼感、紧缩感)以及胸部以外其他部位的不适感(怀疑是心源性胸痛时);当胸痛为新发或其性质、强度、持续时间等有所改变时,应视为急性胸痛。
在临床工作中,胸痛不仅指胸部范围内的疼痛,还包括多种胸部不适感(如胸闷、憋喘、心悸、压迫感、烧灼感、紧缩感)以及胸部以外其他部位的不适感(怀疑是心源性胸痛时);当胸痛为新发或其性质、强度、持续时间等有所改变时,应视为急性胸痛。
对于危及生命的高危胸痛类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肺栓塞(APE)、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等,诊断关键在于快速且准确地鉴别和排除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AAS、APE等高危胸痛。在这方面,生物标志物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高效且有针对性地使用生物标志物,并结合全面的病史询问、心电图(ECG)和体格检查,可以迅速进行诊断,从而帮助医生作出治疗决策。本文详细介绍了6种生物标志物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中的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有所帮助。
一、心肌肌钙蛋白(cTn)
1.在ACS中的应用:急性胸痛患者评估关键在于快速识别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要求诊断方法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超过99%,且兼顾低危患者排除。排除特定(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高危NSTE-ACS)ECG征象后,生物标志物对疑似ACS患者诊断等至关重要,其中cTn是关键,高敏cTn(hs-cTn)应用广泛。
表1 用于疑似ACS患者的临床决策路径
表2 监测要点
图1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ACS患者诊断流程
2.在APE中的应用:30%~60%的APE患者存在cTn/hs-cTn升高,其水平与急性期预后和死亡风险有关,是评估患者风险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3.在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中的应用:急性心衰常伴cTn升高,常与ACS并存,增加短期死亡率。hs-cTn升高检出率超过90%,且其水平升高是院内不良事件独立预测因素,与出院后短期和长期不良预后相关。
共识建议1:针对怀疑为ACS的急性胸痛患者,应将hs-cTn作为首选生物标志物,检测值高于99 th URL定义为心肌损伤(注意存在性别差异);建议使用适用于本单位cTn检测方法和临床决策路径对患者进行结构化风险评估和分流。
共识建议2:动态监测cTn可用于鉴别急性及慢性心肌损伤,并需考虑除AMI外可引起cTn升高的其他诊断;建议在危重患者中检测cTn水平,以明确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及程度,完善短期及长期预后评估。
二、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在AMI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不如cTn,当可检测cTn时,不推荐常规使用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损伤。
三、D-二聚体
1.在APE中的应用:D-二聚体是排除APE的重要指标,但诊断效能有限。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可疑APE患者,先通过临床评分(如Wells评分和Geneva评分)评估APE可能性,低中可能性患者再检测D-二聚体,阴性(
表3 用于评估疑似APE验前概率的临床风险评分
表4 用于排除APE的临床预测规则
图2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APE患者诊断流程
2.在AAS中的应用:AAS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漏诊和过度检查都较为常见。D-二聚体在排除AAS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诊断效能较差。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可疑AAS患者,先通过临床评分(如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和主动脉简化评分)评估AAS可能性,低可能性患者再进行D-二聚体检测,阴性(
表5 用于评估疑似AAS验前概率的临床风险评分图3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AAS患者诊断流程
四、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
1.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对于临床怀疑为AD的患者,血浆sST2对AD的综合诊断价值优于D-二聚体。sST2联合cTn及D-二聚体有助于AD与AMI和APE的鉴别诊断。此外,AD患者血浆sST2水平越高预示其血管损伤范围越大、死亡风险越高。
2.在急性心衰中的应用:sST2可辅助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衰进行诊断(对于有心衰症状且利钠肽升高的患者,sST2<35 ng/ml提示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可能性小;sST2为35~70 ng/ml提示轻中度急性心衰;sST2>70 ng/ml提示重度心衰。);还可用于评估心衰预后,sST2与其他生物标志物联合可提高预后评估准确度;sST2水平持续升高反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的持续进展。
3.在暴发性心肌炎(FM)中的应用:sST2可用于鉴别FM和其他可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疾病。
五、利钠肽
1.在急性心衰中的应用:对于有呼吸困难、憋喘等疑似合并心衰的患者,检测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有助于排除或诊断心衰。需要注意的是,BNP和NT-proBNP的检测值存在“灰色区域”,除轻中度心衰外,还应考虑导致其升高的其他原因(如继发于APE、ACS、肺炎和肺心病的肺动脉高压以及右心室功能障碍)。
表6 排除/诊断急性心衰的BNP及NT-proBNP临界值(pg/ml)2.在ACS中的应用:在ACS诊疗中,NT-proBNP是评估缺血和出血事件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3.在APE中的应用:BNP/NT-proBNP水平可反映APE右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损害的严重程度。
六、新型生物标志物
1.内源性活性醛:参与多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在ACS、AD和心脏骤停等高危胸痛中有共性机制。在ACS早期进行血浆脂肪醛检测,有助于早期预警、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在AD和ACS高风险患者中检测脂肪醛水平和ALDH2基因型,可指导疾病防控;心脏骤停复苏后应尽快检测脂肪醛水平,可预警心功能障碍并指导救治策略选择。
2.白细胞介素增强子结合因子3: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有助于ACS和CCS的鉴别诊断。
联合检测与流程图
表7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相关高危疾病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
图4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流程图
来源:围术期医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