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0月,程展浩登上位于四川阿坝的奥太娜雪山。受访者供图
“8月10日清晨7点
海拔5588米的那玛峰顶
一名穿着红色登山服
戴着黄色帽子的高中生
拿着一面蓝色校旗迎风展开
并摆出胜利的手势”
近日
这条短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
网友纷纷为他点赞
这名男生正是重庆育才中学
高三学生程展浩
“一路的惊喜就像不确定的人生
让我感受到徒步的意义”
“我爷爷奶奶住在重庆南岸区的南山上
我从小就喜欢跟着他们爬南山
有时候一走就是四五公里”
程展浩说
随着年龄增长
这份热爱愈发强烈
初中时
程展浩已能独立策划旅行路线
曾和同学一起完成
从重庆到江西、杭州、南京等地
以徒步为主的旅行
2024年10月,程展浩登上位于四川阿坝的奥太娜雪山。受访者供图
2024年2月
他和朋友在云南玉龙雪山牦牛坪
发现上山坐索道要排队3个小时
“我们心一狠
决定根据导航推荐的线路徒步上山
历经两三个小时我们到达目的地
那种冲顶的畅快我到现在都记得”
紧接着
他又跟着专业的团队
走进云南迪庆雨崩村
“路上我们不仅能以超赞的视角
欣赏壮美的梅里雪山
还遇到主动凑过来抱脚的土拨鼠”
回忆起这段旅程
程展浩眼里闪着光
“一路的惊喜,就像不确定的人生
让我感受到徒步的意义
也让我更想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高山”
从那以后
他先后攀登了云南玉龙雪山
四川的巴古多雪山、奥太娜雪山
峨眉山、勒多曼因峰、那玛峰
在每次出发前
程展浩都会根据天气及身体状况
制订登山计划
2024年10月,程展浩在攀登四川阿坝奥太娜雪山时,用镜头记录下满是乱石的险途。受访者供图
做足准备挑战“5588”
今年暑假
即将升入高三的程展浩
把挑战四川甘孜那玛峰
当成给自己的18岁生日礼物
那玛峰是贡嘎山卫峰之一
海拔5588米
为了这次挑战
程展浩做足了准备
首先是学习专业的知识
包括地理知识、气候知识、动植物知识
以及户外探险技能
其次是体能锻炼
从今年6月底开始
他每天下午都抽出至少半小时练体能
“主要练俯卧撑和大腿肌肉
有时还会跑个10公里的步
除了这些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那就是寻找一支专业的团队”
出发前
他还来到学校借了一面校旗
“这次登山是对自己的挑战
我初中和高中
都在重庆市育才中学读书
学校见证了我的成长
于是就想带着校旗一起‘冲顶’”
程展浩说
一切准备就绪
8月8日
程展浩一行从成都出发
抵达甘孜那玛峰
脚下的子梅村休整
第二天一早
他和专业团队一起
徒步七八个小时
抵达海拔4800米的C1营地
10日凌晨3点多
他们出发冲顶
8月10日,攀登四川甘孜那玛峰的程展浩(红色衣服)。受访者供图
“刚开始还好
随着海拔增高
雾越来越大
路越来越陡
寒气直往衣服里钻
冲锋衣很快就结冰了”
程展浩回忆
当时同行中已有人放弃
经过专业评估后
他判断自己还可以继续前行
行至最后一段陡坡时
攀登难度达到顶峰
他一手抓绳索
一手用冰镐凿冰固定身体
每走两步
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喘气
“当时真的非常累
但是,我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程展浩登上5588米的那玛峰。受访者供图
终于
到了离峰顶仅四五十米的地方
望着近在咫尺的峰顶
程展浩有些激动
7点04分
程展浩成功登上那玛峰顶
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从背包里取出校旗展开
拍下了那段视频
8月10日,程展浩登上海拔5588米的四川甘孜那玛峰,并与“重庆育才中学”的校旗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登顶的意义不在于‘站上峰顶’
而是在不断的挑战中
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初心”
回顾两年来的登山经历
程展浩说
不仅增强了体能
而且变得更坚强更有韧劲
遇到困难也不再“绕道走”
“以前遇到数学难题
第一反应就是放弃
现在我会试着换不同方法解决
总有一种方法能找到答案”
程展浩称
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跟陌生人聊天
总有些拘谨
但在登山过程中
他遇到了各行各业的人
一路上和他们聊天成了朋友
不仅打开了眼界
也开阔了心胸
程展浩的“冒险”曾让家人担忧
母亲昝女士坦言
最初得知儿子要去登雪山时
她满是顾虑
“怕他高海拔缺氧、遭遇危险
怕耽误学习”
在看到儿子详细的训练表、周全的计划
以及有专业团队的帮助时
她知道儿子不是一时冲动
转而支持他的决定
未来
程展浩计划攀登更多的高山
而眼下
他正在一步一个脚印
向学业的“高峰”冲刺
程展浩。重庆日报记者 郑宇 摄
发挥特长、挑战自我
值得肯定与鼓励
但青少年学生不要盲目效仿
一定要确保自身安全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各界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