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走访534名肺癌患者,惊讶发现患肺癌的人,有5大共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4:24 1

摘要:为揭开这个谜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对534名确诊肺癌的患者进行深度走访和问卷调查,试图从生活习惯、职业暴露、环境因素等方面寻找线索。

“我不抽烟,怎么也得了肺癌?”这是不少患者在确诊时最常说的一句话。肺癌一直被认为是吸烟者的“专属”,但真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

近年来,越来越多不吸烟、不喝酒的普通人也被确诊为肺癌,这让公众充满疑问:肺癌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也有风险吗?

为揭开这个谜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对534名确诊肺癌的患者进行深度走访和问卷调查,试图从生活习惯、职业暴露、环境因素等方面寻找线索。

最终,研究团队惊讶地发现:多数肺癌患者身上,竟然存在5个相似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在普通人群中也极为常见。

这项研究的结果一经公布,引发热议。医生表示,这些共性并不是“癌症的直接诱因”,但它们确实提升了患病的可能性,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长期在高污染环境中生活的人来说,提前了解、防范这些“看不见的危险”,或许真的能救自己一命。

第一个共性:长期处在空气污染环境中,尤其是厨房油烟重、通风差的人群。调查显示,在534名患者中,有超过62%的女性患者长期在通风不良的厨房中做饭,特别是使用高温炒菜、爆香的烹饪方式。

油烟中含有苯并芘、醛类等致癌物质,长期吸入可引发呼吸道慢性炎症,增加肺癌风险。尤其是没有抽油烟机、或使用频率低的家庭,肺部负担更大。医生建议,做饭时要开窗通风,使用质量合格的油烟机,并尽量少用高油高温烹饪方式。

第二个共性:长时间接触二手烟或三手烟,即使本人不吸烟。很多人以为不抽烟就等于远离肺癌,其实并不完全正确。调查中,约有48%的非吸烟肺癌患者长期生活在吸烟家庭中,或者工作环境中吸烟者众多。

二手烟中的有害物质甚至比主动吸烟者吸入的还多,更危险的是,三手烟(残留在衣服、墙壁、沙发等表面的烟雾)同样具有致癌性,对儿童和女性影响尤为严重。

第三个共性: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免疫力长期处于低水平。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很多人习惯晚睡、短睡,甚至通宵工作、打游戏。

研究发现,肺癌患者中有超过一半有长期睡眠障碍史。睡眠不足会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削弱身体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为癌变埋下伏笔。医生指出,规律作息是最基础的抗癌方式之一,建议成年人每天保持7小时以上高质量睡眠。

第四个共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情绪抑郁、焦虑,压力大但无适当发泄。情绪与癌症的关系正在被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在这项调查中,约有44%的肺癌患者在患病前1~2年内经历重大生活压力,如家庭变故、长时间工作压力、失业等。

研究团队认为,长期情绪压抑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使癌细胞更容易突破“防线”。保持心理健康、学会释放压力,对防癌有重要意义。

第五个共性:体检意识淡薄,早期肺癌被误以为是普通咳嗽或感冒。肺癌早期症状非常隐匿,常表现为轻微咳嗽、胸闷、乏力、声音嘶哑等,很容易被忽视。

数据指出,在被确诊的534人中,有超过70%的人未做过低剂量螺旋CT检查,很多是在出现严重症状后才发现病情,已属中晚期。

医生建议,尤其是40岁以上、有吸烟史、家族史或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者,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剂量CT检查是早期发现肺癌的关键。

除了这5大共性,医生还提醒,现代人容易被各种“伪健康”误导。比如一些人盲目相信保健品、忽视正规体检;还有人听信所谓“清肺茶”“排毒水”可以防癌,反而耽误了真正有效的防控措施。肺癌的预防,从来不是靠“神药”,而是靠科学管理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

在医学上,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占了大多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通过手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以上,而晚期一旦转移,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大增加。真正的“救命法宝”是——早发现、早干预。

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在大力推动肺癌早筛早诊工作。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肺癌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力争将肺癌早期发现率提高到45%以上。

医生也呼吁,普通人应增强主动体检意识,特别是高危人群,不要等身体有病了才去医院。

从医生角度看,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掉以轻心。生活中那些看似“习以为常”的小习惯,往往正是健康的隐形杀手。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也有这5个共性?我是否该做一次肺部检查了?

健康的代价从来不是一夜之间付出的,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肺癌不是命运安排,而是生活方式的结果。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今天开始,关注肺部健康,远离“沉默杀手”肺癌。

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给身边的人。一起传播科学健康观念,让更多人受益于早发现、早预防。你的每一次分享,可能就是一次生命的守护。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肺癌防治蓝皮书(2023年版)[R].中国抗癌协会发布,2023.

[2]陈建国,吴一龙.肺癌早期筛查与诊断的中国实践与挑战[J].中华肿瘤杂志,2024,46(5):385-389.

[3]王春梅,李文霞.烹饪油烟暴露与女性肺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8):1121-1125.

来源:科学护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