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济枣铁路作为山东省“八纵六横”高铁网络的关键旅游通道,是连接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的黄金纽带。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中铁十局七公司管理团队,承担优化区域交通格局、推动沿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及促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深度聚焦标准引领,以管理夯基,以智慧赋能
济枣铁路作为山东省“八纵六横”高铁网络的关键旅游通道,是连接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的黄金纽带。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中铁十局七公司管理团队,承担优化区域交通格局、推动沿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及促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深度聚焦标准引领,以管理夯基,以智慧赋能,以平安护航,以绿色筑梦,在全线标准化管理绩效考核中荣获佳绩,并成功承办全线连续梁标准化施工观摩会,为高铁工程标准化建设提供鲜活样本。
管理铸基·标准领航
中铁十局参建项目部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总牵引、总抓手,围绕“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精品”总要求,做实策划执行、标准落地、党建赋能等各项工作,为高品质建设济枣铁路提供坚实基础。
策划先行,打牢标准根基。全面梳理沿线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等关键信息,精准识别重点段落、重点工程优化目标,细化制定标准化管理责任清单与任务清单,确保每个模块、每个岗位、每位员工“知职责、明标准、抓落实”,切实夯实标准化管理基础。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工作例会、工作专班、样板培育、标杆争创等机制,规范各层级、各部门、各班组的重点事项清单及流程图,以清单化方式有计划、分步骤协同推进,着力提升标准“高度”。
以规为基,推动标准落地。根据标准化施工相关要求,推行首件引路机制,制定并实施《首件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技术参数、资源配置、工艺流程及验收标准,及时总结形成了桥梁质量控制标准化、钢筋加工场标准化、临时用电管理标准化等一系列标准化文件,为现场作业提供清晰依据。按照质量提升及穿透管理要求,制定连续梁关键工序安全风险管理清单、质量隐患管理清单及穿透式管理保障措施清单,让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控要点“有标可量、有标可循、有标可依”。
党建引领,赋能标准深化。项目党支部深入践行“实干·先锋”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员在技术攻坚中的带头作用,聚焦连续梁施工、桩基施工等环节的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与工艺优化,在“溶洞精细化探测及桩基施工多参量监测技术研究”课题中,获得8项专利,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攻坚实效。立足“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示范效应,紧盯关键环节与重要领域,通过设立2个党员责任岗,覆盖重点建设环节,顺利实现连续梁和桩基施工等重大节点“通关”。
智慧赋能·质效提升
在全周期标准化管理基础上,项目团队进一步聚焦技术创新,以智能化手段为标准化建设赋能,实现工程质量与生产效率双提升。
依托BIM技术,打通全流程协同链。将BIM技术深度融入施工全周期,运用Revit软件建立推演模型,对连续梁挂篮施工、桩基成孔等关键工序进行可视化模拟,提前排查构件碰撞与工序衔接不畅等潜在问题,以数字化手段为标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巧用BIM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在线开展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包保、模型数据共享等工作,有效推动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协同,实现施工各环节“数据同源、信息同步、问题同查”,为工程质量和进度管控注入数字化动能。
依托实时监控,打造现场管控“千里眼”。以实时监管与精准预警为目标,搭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集成人员定位、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等多模块监管功能,全面强化现场管控能力。该系统可自动识别非作业人员擅自进入施工区域、建筑材料超范围堆放等违规行为,有效减少人工巡查负担,解决监管滞后问题,显著提升现场管控效能。
引入智能生产设备,助力降本增效。聚焦钢筋和混凝土两大建筑材料,通过对钢筋加工场和混凝土拌和站进行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管控,实现了生产数据远程下达、设备状态实时监测、加工数据自动记录、良品率自动检测等功能,不仅显著提升了加工精度与拌和质量,还有效减少了人工干预与资源损耗,切实达到降本增效目标,实现了生产效率与工程质量的双重提升。
平安护航·全员共治
项目团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穿透式管理,抓实末端安全监管和网格化管理,持续提升全员管安全能力,全力实现施工生产“零事故”。
以多维监测提升治理能力。依托线上系统平台开展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使隐患数量、隐患类别、隐患趋势、整改进度等信息一目了然。工点负责人可即时回复排查整改情况,系统对逾期问题自动提醒,显著提升了整改效率。在连续梁施工中,引入智慧挂篮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时采集锚杆拉力微变、智能杆件应力及吊带应变等关键数据,确保各阶段施工安全。
以靶向培训夯实技能基础。聚焦高铁施工中的高处作业、深基坑施工、大型设备吊装等高危领域,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技能“扎针式”靶向培训,将理论讲解与现场实操相结合,模拟基坑坍塌、触电等典型事故场景,通过实战演练帮助施工人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安全技能,切实强化标准化作业水平,确保安全操作要求贯彻到每一次作业之中。
以精密网格凝聚共治合力。结合现场实际与安全管理架构,将全线划分为16个责任网格,严格配备“一格四员”,对施工方案落实、安全措施执行、作业人员违章及应急逃生等关键事项实施清单化管理。全线共配备网格人员60名,并制定网格长工作清单1项、网格安全员清单2项、网格技术员清单2项,构建“定员定点、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建立日巡查、周汇总、月整改的管理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层层联动,及时化解现场各类安全风险,积极营造“人人管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为施工生产筑牢安全屏障。
绿色筑梦·生态共荣
项目团队秉持“四节一环保”理念,将生态保护全面融入施工全过程,实现了管理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
科学规划布局,实现用地集约。在临建设施规划阶段,通过多方案比选论证,将原计划分散设置的2处拌和站整合优化为位于线路中段的1处拌和站,不仅节约临建用地20%,减少土地资源占用,还显著降低了设备转运成本和能源消耗,实现了集约化与高效化的统一。
强化控污降尘,筑牢减排防线。聚焦施工污染管控,从源头到末端实施系统化管理。开工前全面排查周边农田、林地等环境敏感点,并针对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扬尘、污水等风险,量身定制专项防控方案。在土方开挖、混凝土运输等作业中,综合采用湿法作业、封闭运输、泥浆池沉淀等措施,配合雾炮降尘,有效抑制污染物扩散,实现泥浆水回收再利用,有效降低污染风险,提升资源利用率。
施工修复同步,守护生态原貌。秉持“施工不扰生态、完工不留痕迹”的理念,对临时便道、材料堆场等施工临时用地,及时清理建筑垃圾,播撒适生草种,推进复绿作业与施工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减少生态扰动,确保工程结束后临时用地迅速恢复自然原貌,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无缝衔接。
在济枣铁路建设过程中
中铁十局将先进理念、创新方法
和人文精神融入标准化管理
把管理效能转化为工程实效
成为驱动项目高质量建设的核心力量
不仅为交通强国建设
注入了强劲驱动力
也持续拓展着
铁路现代化管理的新境界
来源:CREC中铁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