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艾梅乙” 反歧视反家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1:05 1

摘要:“艾梅乙”即艾滋病、梅毒、乙肝的简称,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梅乙”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我国将消除母婴传播作为预防和减少儿童新发感染“艾梅乙”的重要战略行动。

认识“艾梅乙”,

是守护母婴健康的第一道关口;

消除母婴传播,

是国家为下一代筑牢的防护屏障。

然而,对“艾梅乙”的陌生与误解,

仍让许多家庭陷入困惑与担忧。

反对家暴,拒绝沉默,

让关爱与尊重成为每个家庭的底色。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与您一起,

科学认识、积极预防,

让我们共同传递知识与力量,

用专业守护,

托起每一个家庭的安康。

正确认识“艾梅乙”消除歧视传递关爱

“艾梅乙”即艾滋病、梅毒、乙肝的简称,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梅乙”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我国将消除母婴传播作为预防和减少儿童新发感染“艾梅乙”的重要战略行动。

母婴传播是“艾梅乙”的重要传播途径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它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进而引发多种感染和肿瘤。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此期间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在不知不觉间,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孕产妇通过胎盘血液等途径传播给婴儿)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是一种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可对人体多系统、多脏器造成损害,主要传染途径也是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传染性肝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母婴途径及性接触等方式传播。

“艾梅乙”易在母亲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传染给胎儿,严重影响儿童健康与发展。孕期开展“艾梅乙”筛查、诊断和干预,对阻断母婴传播、保障家庭健康幸福至关重要。

如何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

尽早筛查确诊:

夫妻双方应重视婚检和产检,孕妇应在孕12+6周前完成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咨询与筛查,以尽早发现感染风险。

孕期规范干预:

若确诊感染,孕妈妈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评估和母婴阻断治疗。通过规范干预,可大幅降低胎儿感染风险。

产后科学管理:

艾滋病:新生儿需在出生6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于48小时、6周和3个月进行早期感染检测;若阴性,需在12、18月龄复查抗体。

梅毒/乙肝:按规范进行预防性治疗及疫苗接种,定期随访监测。

温馨提示:

阻断“艾梅乙”(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重在早筛查、早干预、规范治疗。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传播风险,感染者同样有望组建家庭、生育健康宝宝。

“艾梅乙”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消除歧视,从理解开始。我们呼吁:

正确了解传播途径,不将疾病与道德关联;

不误解、不恐慌,拒绝夸大传染风险;

尊重每一位感染者,平等相待,温暖相助。

坚决反对家暴,守护家庭温暖安宁

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为他们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暴力不仅会割裂亲情,更会严重损害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尤其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若您或身边人正遭受家庭暴力怎么办?

坚决抵制:警惕第一次暴力行为,明确拒绝,并表明家暴是违法行为,绝不妥协。

及时求助:向亲友、社区、单位、妇联或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必要时立即报警。

保留证据:及时就医验伤,保留相关物证、证人证言,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我们对家庭暴力坚持“零容忍”立场。未成年人、孕妇、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应受到优先保护。家庭和睦是每个人的责任,暴力永远没有借口。

如遇家庭暴力,请拨打以下求助电话:

报警:110

妇联维权:12338

消除歧视始于认知,科学关怀助力健康。让我们共同营造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积极推动性别平等,反对家庭暴力,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

来源:美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