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正以新姿态融入市民生活 文旅新场景从“出圈”到长红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15:01 1

摘要: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融汇于此,成为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近年来,西城区进一步厚培文化土壤,文化产业日益蓬勃,文化氛围愈发

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融汇于此,成为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近年来,西城区进一步厚培文化土壤,文化产业日益蓬勃,文化氛围愈发浓厚,一处处文旅新场景在大街小巷出现,从“出圈”走向长红,谱写着和谐的乐章。

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古色古香的恭王府

湖广会馆好戏轮番登场

泰安里文创咖啡深受青年人欢迎

顾客正在挑选文创周边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成为新晋打卡点

白塔寺与潮流品牌合作,开办系列活动

古建听新韵 一砖一瓦皆伴歌

夜幕初垂,妙应寺白塔被灯光披上一层光晕,一场“声声应塔”合唱音乐会在院内上演。

以红墙白塔为背景,艺术家们带来《绒花》《半个月亮爬上来》《望春风》等歌曲,经典旋律被赋予创新表达,当代艺术为古建注入活力。晚风轻拂,有的观众坐下细品,有的观众站着跟随节拍轻晃身体。“在古建里欣赏音乐,感觉特别美妙。”人群中,“95后”姑娘小宛不时举起手机拍照,她说:“我就在白塔寺周边长大,第一次赶上‘白塔之夜’活动。‘老街坊’越变越潮了!”

类似的夜场活动,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连续举办了5年,累计近40场。今年上半年,这里累计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远超去年同期。以“继承发扬”为核,让古建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音乐纽带,这正是西城区古建活化利用的生动缩影。

北京湖广会馆始建于1807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会馆文化、戏曲文化、士人文化三大文脉于一身,是北京现存拥有戏楼的重要会馆之一。这里留下了众多梨园名家及名票足迹,梅兰芳、谭鑫培等京剧名家曾在这里登台。始于清晚期的“赓扬集”,是社会名流、名角、票友在湖广会馆设立的票社雅号,名扬全国,赓续至今。

8月30日上午,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北京湖广会馆内,百年票房“赓扬集”第1501期活动热闹开场。随着乐队奏响序曲,主持人孙培鸿登台宣告演出开始,10组票友与3位专业演员轮番登场。张晓花的《梅妃》选段婉转悠扬,郭俊霞的《凤还巢》韵味十足……票友们逐一登台后,专业戏曲演员上台献唱,带来《赤桑镇》《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选段,婉转悠扬,熟悉的旋律瞬间勾起观众共鸣,引来台下观众持续的掌声。

这座见证岁月变迁的古建,因“赓扬集”焕发新生。自1996年恢复运营以来,“赓扬集”已举办1500余场活动,还开创京剧票房出国演出先例,如今更计划开展戏曲研学、青少年志愿者活动,让古老戏曲艺术在新时代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在泰安里,古建与音乐的融合更添几分烟火气。作为以“开放、包容、共享”为核心理念打造的公共文化空间,泰安里早已成为周边社区音乐爱好者的“温馨据点”,合唱团的排练声时常在此回荡,不定期举办的音乐会更拉近了居民与艺术的距离……泰安里打破了古建的“距离感”,让音乐成为居民与老建筑日常对话的纽带。

若说妙应寺白塔、泰安里是古建与音乐融合的多元探索,那么正乙祠戏楼的创新则将这种融合推向新高度。今年七夕,这里上演了一场芭蕾舞会。“东方天鹅公主”邱思婷化身“现代织女”,串联起东西方爱情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卡门》等西方经典芭蕾选段展现炽热情感,古琴与芭蕾结合的《红楼梦》选段更将东方意境具象化。演出尾声,邱思婷扮演的织女从天井而降,昆曲水袖、芭蕾足尖与钢琴、提琴声交织,在古戏楼的雕梁画栋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从白塔下的合唱共鸣到正乙祠的跨界创新,西城区以“古建+音乐”为切入点,让一座座古老建筑摆脱“静态陈列”的局限,成为可听、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空间。这些探索不仅赋予古建新生机,更让音乐在历史的底蕴中焕发独特魅力,为城市文化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古建演艺热 那年那事最“京”彩

在西城区,古老的建筑正与演艺激情碰撞,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长椿寺内,以宣南文化为主题,生动地展示宣南地区的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在这里,博物馆不仅是文化传播之地,更是舞台,观众可以沉浸式了解宣南文化变迁史,更可以加入其中,以演员身份感受那年那事。

《宣南往士》是这里的招牌节目,它以长椿寺古建筑群为舞台,巧妙利用门厅、戏台甚至台阶、树墩等实景,让观众跟随主角“石额公”和“弘生”的视角,步入光绪年间的京城往事,一个个名士故事就这样被逐一打开。自2023年首场演出后,《宣南往士》已经演出了近两百场,到场观众超过5万人。整场演出时长一个多小时。角色也从最早的二十多个,发展到了如今的四十多个,其中大多数是非专业演员。而因为这部剧成立的文保剧社,会员也已经达到1000多人。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位于骡马市大街51号的福州新馆。去年,福州新馆上演北京曲剧《林则徐在北京》,以1838年末林则徐奉旨回京后推进禁烟运动为主线,展现其与龚自珍等人共商禁烟大计、教育长子清廉为官等历史片段。现场,演员们激昂的唱腔和动人的表演,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情怀、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和大义凛然的禁毒精神。“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更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禁毒主题教育和触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众张女士说。

李大钊故居内的原创话剧《曙光》也是“古建+演艺”的具象化体现。走进故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及家人在此居住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随着原创京话剧《曙光》的生动演绎,客厅中,李大钊与同志们热烈讨论,激昂的言辞随风回荡;庭院里,他与青年学生促膝长谈,播撒着革命的种子;旧木桌旁,他奋笔疾书,为未来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蓝图……

通过“古建+演艺”的模式,西城区打造出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文旅新场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之美。古老的建筑不只是静默的历史见证者,而是以一种生动鲜活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建添文创

历史文化触手可及

在西城区的街巷深处,一座座历经岁月沉淀的古建筑,正以文创产品为桥梁,与当代生活温柔相拥。

说到北海公园,怎能不提全国唯一一处双面九龙壁?这座雄伟壮观的壁雕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龙文化的象征。去年冬天,北海公园推出九龙壁流沙冰箱贴,巧妙地将九龙壁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流沙缓缓流动,仿佛时间在这一刻轻轻摇曳,每一次打开冰箱的瞬间,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震撼与美感。这款冰箱贴不仅是一件装饰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

除了冰箱贴,北海公园还推出了一系列以园内著名景点为主题的打卡明信片。从琼华岛的永安寺、阅古楼,到东岸的画舫斋,再到北岸的静心斋、快雪堂、阐福寺,每一张明信片都有北海公园独有的韵味。无论是作为旅行纪念,还是寄给远方的朋友,这些明信片都能成为传递情感、分享美好的绝佳载体。它们不仅记录了市民游客的北海之行,更承载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近年来,“可爱经济”逐渐在年轻群体中盛行开来,古建文创也积极靠拢,给自己增加“萌”度。为庆祝白塔建成745周年,白塔寺上新了一款以白塔为原型的毛绒文创——“释TA”,谐音“是它”。小白塔胖嘟嘟、粉扑扑的脸蛋,围着莲花瓣围脖,顶着毛绒华盖。“是挂件,又是冰箱贴。”设计师王空空一边演示,一边向观众介绍,“打开底座,小塔的肚子里装着一张许愿卡,您可以写下美好愿望和祝福。”为了增加观众互动体验感,本次上新还增加了“生日限定款”,观众可以亲手为它穿上精致的毛衣、戴上可爱的毛线帽。

在众多古建文创中,最出圈的还要数“天宫藻井冰箱贴”,它还原了古建筑藻井的精巧结构,穹顶的纹路、色彩的搭配都尽显匠心,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一年内,仅这一款产品就带动全馆文创销售突破51万件。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优秀古建文创的最好灵感。”

而今,对于文创带动古建文化传播的探索已不止于产品设计,沉浸式的文创空间打造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与认可。就拿今年年初什刹海旁恭王府博物馆推出的“恭小福·食礼”文创店来说,室内装潢处处是惊喜:恭王府的蝙蝠纹、万字纹等传统元素与现代简约设计巧妙融合,暖黄的灯光洒在木质桌椅上,既温馨舒适,又满是传统文化的氛围感。点一款结合四季时令的中式茶点,舌尖品味的是香甜,眼底看见的是文化。在这里,不仅能享受悠闲时光,还能挑选“开门迎福”“四季流沙”等文创产品——冰箱贴上的恭王府建筑图案、流沙间的四季景致,都成了承载王府故事的载体。人们在品茗的同时,便可静静聆听这座清代王府的过往,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化触手可及。

古建咖啡香

新场景带来“心”体验

一杯咖啡、一座古建、一处风景、一段历史。漫步西城,红墙黄瓦间飘来的阵阵咖啡香,正将文物古建以轻盈时尚的姿态融入城市日常,让历史印记与现代生活同时绽放,为市民带来“可品、可赏、可带走”的全新生活体验。

“看,这拉花上的‘庆成宫’,真的太好看了!”周末午后,白领冰凌和朋友在庆成宫“庆成嘉饮”茶饮空间打卡。她们点了一份双人套餐,一杯“庆成宫”拉花的拿铁,寓意“铁”定成功,一碟狮子造型的点心,谐音心想“狮”成。“都是好兆头!”冰凌捧着咖啡感叹,古建背景搭配创意饮品,仿佛与明清帝王的“赐茶礼”隔空对话。

庆成宫是先农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名斋宫,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是明清帝王在祭祀先农前斋戒的场所。清乾隆二十年(1755),对其连廊与墙体进行改建,形成现有格局,并更名为庆成宫,成为皇帝祭享先农、亲耕耤田礼成庆贺之所。2024年底,经过精心的腾退、修缮与保护的庆成宫,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第一个焕新亮相的文物古建场所。这座560余年历史的古建不仅以明清彩画、庑殿顶展现皇家规制,更通过茶饮空间与文创店吸引游客。市民喝咖啡、逛文创的同时,也能“慢”游中轴线,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从皇家古建走进胡同深处,四合院里的咖啡香充满烟火气。家住小安澜营胡同附近的崔女士常带孩子来宣南书店,“点一杯咖啡,陪孩子读会儿书,比在家更有氛围。”书店藏于胡同四合院的青砖灰瓦间,书香、咖啡香与邻里生活的气息巧妙相融。

这里不仅是书店,更是街坊的“会客厅”。书店内巧妙地设置了舒适的小包间、视野开阔的露台等共享空间,恰好弥补了胡同公共空间有限的问题。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在此安静阅读,老人们午后能约上老友品茶叙旧,年轻人则能在此进行小型沙龙或轻松的商务洽谈。宣南书店以“文化传播点位”定位,让四合院从居住空间变为公共文化场所,让古建融入胡同烟火气,成为接地气的生活空间。

当夜色降临,胡同灯火与咖啡香气一起升腾,大栅栏历史街区的屋顶亮起另一种人间烟火。傍晚时分,三五好友相约杨梅竹斜街Soloist咖啡馆,工业风露台上,手中咖啡热气与青云阁的砖雕纹样相映——作为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试点项目,这座曾为京城四大商场之一的文物建筑,与现代咖啡馆形成百年对话。而位于朱家胡同的Berry Beans咖啡馆更具诗意,登上木质楼梯,青瓦屋脊尽收眼底,偶有鸽群掠过天幕时,咖啡醇香与胡同烟火气完美交融。如今,在大栅栏地区,城市更新让历史街区与现代生活共生,恰当的融合让越来越多的古建“活”了起来,成为市民观景与休憩的公共空间。

从庆成宫的皇家气韵,到四合院的邻里温情,再到历史街区的焕新活力,西城区“古建+咖啡”场景,既是文物活化的创新实践,也是城市建设的生动注脚。它让文物古建不再是静态的历史符号,而是成为丰富市民生活的鲜活空间。记者王双 段雁南 邰绍峰文 姜灏摄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