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帮我妈囤米,在超市货架前纠结老半天,最后被“素攀茉莉香米”包装上那句“湄南河支流滋养”勾住了——之前总听人说泰国好米都长在河边,想着要不试试,结果现在这米直接成了我家米缸的“固定成员”,换别的都不习惯了!
前阵子帮我妈囤米,在超市货架前纠结老半天,最后被“素攀茉莉香米”包装上那句“湄南河支流滋养”勾住了——之前总听人说泰国好米都长在河边,想着要不试试,结果现在这米直接成了我家米缸的“固定成员”,换别的都不习惯了!
后来查了才知道,这米的产地素攀府,刚好卡在湄南河支流素攀那普河的流域里。那边的稻田特别有意思,不像别的地方赶时节种两季,农民们一年就种一茬,说要等稻穗在地里“喝够水、晒足太阳”。春天播种时,河水会带着上游的腐殖土漫过田埂,把土壤泡得松松软软的,连肥料都省了不少;到了秋天收割,稻穗沉甸甸的,脱壳后的米粒拿在手里看,颗颗都是细长的椭圆形,奶白色里透着点润润的光,摸起来滑溜溜的,几乎没有碎粒,倒在米桶里还能听到“沙沙”的轻响,特别治愈。
煮它的方法也简单,我妈说“不用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就按米和水1:1.2的比例放,电饭煲正常煮饭就行。但有个小细节我后来发现了:等电饭煲跳键后别马上开盖,焖个五六分钟再揭盖,香气会一下子“扑”出来——不是那种刺鼻的香精味,是像刚从稻田里割下来的稻穗,混着点阳光和水汽的清润,连在客厅看电视的爸爸都会喊“今天的饭好香啊”。
盛一碗出来看,米饭蓬松地鼓着,颗颗分明却不夹生,用筷子挑起来,米粒上还裹着一层淡淡的油亮光泽,看着就有食欲。最绝的是空口吃,第一口是软乎乎的,嚼两下就有清甜的米香漫开,混着点若有若无的茉莉味——不是那种刻意加进去的浓香型,是米粒本身带的、很淡很自然的回甘,像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吃的新米,吃着特别踏实。
现在我家做饭都离不开它了:早上煮个白粥,米粒熬得开花,粥水稠稠的,撒点盐就能喝两大碗;中午炒个番茄炒蛋,拌着米饭吃,蛋香裹着米香,连汤汁都能舔干净;晚上炖个萝卜排骨汤,用汤泡一勺饭,米粒吸足了汤汁,软而不烂,嚼着还有点弹劲,我爸总说“这米比肉还下饭”。
上次邻居阿姨来借酱油,闻到我家的饭香,还特意问是什么米。后来她也买了一袋,回头跟我说“我家孩子以前不爱吃饭,现在居然能主动添一碗了”。其实想想,吃饭这件事最难得的就是“顺口”,素攀茉莉香米没什么花哨的噱头,就是把土地、河水和阳光的味道,老老实实地装进了米粒里,让我们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能吃到一碗让人安心的好饭。
现在我每次囤米都会多买两袋,一是怕断货,二是偶尔给爸妈送一袋——看着他们吃饭时满足的样子,就觉得“能找到一碗好吃的米饭,也是件挺幸福的事”。
来源:炬火文化